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98:打不可不打也不可的南京保卫战(1/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九十八(新抗战系列之二十)

宽阔的长江

南京保卫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22大战役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战役。因为这是一个从军事上来说胜负毫无悬念的战役,本不应该打。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又决定了南京保卫战必须要打。而此次战役之后还出现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成为直到今天的民族痛楚。

早在淞沪会战结束之前,国军军事高层就开始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将首都从南京迁往重庆,准备开始既定的持久作战,二是立即研究南京保卫战的可行性。

所有国军和国民政府高层对于迁都重庆都是没有疑问的,这在几年前已经定下来了。

早在10月29日,蒋介石已经在国防最高会议上宣布,为了持久作战,国民政府将在近期迁移到陪都重庆。其实当时上海大撤退还没有开始,日军也没有在金山卫侧翼登陆,南京还是相当安全的。

11月16日,国军已经全部撤出上海地区,蒋介石此时宣布国民政府从今天开始迁都重庆。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第二日就乘坐永绥号军舰赶赴四川,也标志着南京迁都的开始。

11月26日林森率领一部分政府机关人员到达重庆,另一部分人员则前往继南京之后的战时指挥中心武汉。

当时林森是国民政府主席,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蒋介石尚且低他一级。林森本人迁移到重庆,也就是表示国民政府从行政上已经完全放弃首都南京,全面撤往四川。

同大陆宣传的不同,早在政府机关迁移之前,国民政府就开始对南京市民的疏散工作。在淞沪会战开始以后,南京政府就大肆宣传持久抗战,让有条件的市民尽量离开南京地区,撤往后方。

当时车票船票还不紧张,南京城中除了最底层的平民以外,大部分市民携家带口,带着金银细软撤往后方去。有的撤到武汉长沙,有的干脆直接撤到成都,重庆。

淞沪会战开打之前,南京有户籍登记的人口有94万,加上没有户籍登记的40,50万人(民国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户口对老百姓意义不大,不存在没有户籍就把你抓入收容遣送站殴打致死的事情,也不存在没有户口什么都干不了,小孩子无法上学的情况。而中华民国户籍法也是1931年实施的,很多人还不太清楚,也不去登记入户),总人口约150万人。

到了南京保卫战开始之前,这94万人中还留在南京的有50万人(其中34万人在南京市区,其他都在附近郊区居住,基本都是农民)。

而没有户籍登记的人中也有一半人20多万离开南京,剩下20多万,基本都住在城市。

当时南京人口约有70多万人,相当于战前的一半(这没有迁走的70多万人中有50万人在南京市区),可见国府疏散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如果不是战前日军沿着沪宁线屠杀,这一线大约20万老百姓吓得逃到南京(当时苏锡常地区只剩南京城驻兵最多,老百姓本能觉得南京比较安全,都逃到这里),导致南京城市人口剧增到80万,那么日军在南京屠杀不了30万人这么多人。

让国府最为自责的是,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日军敢于在民国首都展开如此规模的兽性屠杀,所以政府也没有强制所有居民离开南京。这不能不说是全世界对日本人的野蛮凶残估计不足,或者说日本人彻底疯了。

迁都重庆没有问题,那么有问题的就是南京保卫战要怎么打,是否要打了。

11月初蒋介石召集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刘斐,以及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将军等人第一次商讨南京保卫战的情况。

让蒋介石有点吃惊的是,几乎所有与会将领都一致要求不能死守南京,一部分将领甚至提出主动放弃南京,只留下警察维持治安。

这是因为南京从军事上来说是绝对的易攻难守的城市。

南京城建立至今已经有2500年历史,最初是由吴王夫差建立的,也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古老的一座城市。

南京在古代有很多名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金陵,建邺,建康,江宁,应天,石头城这几个。

江苏省的江苏两个字,江则指南京的古称江宁,苏则是指苏州,当时南京和苏州是江南最富裕的城市。上海地区在中国元朝以前并不发达,是个规模不大的镇子,元朝期间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南京地处富裕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人口密集。

南京历史上曾经作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十个政权的首都,也做过宋,明(永乐帝以后)等政权的陪都(也就是影子首都,一旦首都不可守,就退到此处来)。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发达的城市,早在南北朝的宋齐梁陈时代,南京全市人口高达100多万人,这对当时仅有2000,3000万人口的中国来说,非常了不起。

不过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在南京定都的朝代通常都不长命。长一些的比如东吴建都70年,明朝建都65年,短的如太平天国不过12年,其他基本都是30年到50年,南京也被称为短命首都,这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并不奇怪,这是南京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的,它并不是一个适合防守的城市,或者说它是一个易攻难守的城市。

南京处于长江转弯处,它的地形很特殊,城的北面和西面是长江,长江正好形成一个90度的直角构成了南京城市北边和西边的两道天然城墙,东面和南面则是面积达上千平方公里的低矮的丘陵和平原地带。

南京城背靠的长江,北面和西面的长江在南京这一段非常宽阔,宽达到1500米,水深15米到30米,最深有70米,水流也较快,每秒有3米。

一般来说,普通水性的人即使有漂浮物的帮助也不太可能游过这样的大江,而当时的架桥技术也不可能在长江上架桥(南京长江大桥还是1968年建好的),所以南京通往北方地区存在天然的屏障,自古以来完全依靠船舶航运。

那么一旦打起仗来,南京政权想要自保,就一定要控制长江的制江权。如果南京政权无法控制长江,就等于将自己北方大门交给敌人,那么南京是绝对守不住的。

再说其他方向,南京的南面,东面都是低矮平原丘陵山岗地带,以南京为中心画一个圆,在长江以南半径150公里之内根本无险可守。

东面从南京直到镇江,江阴,无锡的100,200公里内都是平原地区,只有一些小河小湖。这种地形在古代也无法抵御敌军大部队的进攻,更别说军事技术发达的二战时期。

南面的溧水,溧阳,马鞍山,芜湖的地形和东面也差不多,100,200公里内根本没有适合防御的地形。

而且从南京的西面而来的长江,却又是由西面南面入侵过来的敌人最好的水上通道。

这种地形在和平时代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平坦的陆地地形易于运输和交通,而背靠的长江就是古代运输业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工商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南京周围的地形在和平时期可以让其经济高速发展,但如果打起仗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说,南京自古以来就军事上并不有利,经常被敌军攻陷,防御成功的先例很少。

南京自古以来的敌人基本都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北方,一个是西方和南方。

其中如果单纯从北方入侵南京,倒是不太容易成功。主要就是因为南京北方有一个天然障碍长江。

南京长江宽达1.5公里,以民国时期的技术水平,使用柴油船来回一趟要1个半小时,古代采用木帆船自然需要更久的时间,遭遇风雨天气还要封江的。

南京历史上作为首都的朝代有很多,但真正从北方杀过来的敌人是极少的。如果单单从北方进攻南京,进攻一方并不有利。

历史上南京附近曾经有成功防御超强敌人的先例,这个敌人就是强大的金军。

金国第四个皇帝完颜亮被后世认为是金国仅次于完颜阿骨打的第二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担任皇帝期间称得上雄才伟略,大力推进金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发展,其人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南下试图消灭南宋。

当时完颜亮率领60万金国大军南下试图灭南宋,一路沿着海路南下,但在山东沿海被南宋海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见从海路进攻浙江杭州不成,完颜亮决定从陆路和内陆江河进攻,那么就必须渡过南宋赖以防守的天险长江。

当时完颜亮过于轻敌,他选择在南京附近的马鞍山渡江。结果南京附近正聚集着南宋最强悍的一支水军,他们在南宋书生名将虞允文率领下获得采石之战的大胜。

采石之战大败以后,完颜亮还不死心,随即转军到扬州附近试图在此处渡江,又被南宋水军逼近水寨击败。

完颜亮愤怒之下下达了三天不过长江,高级军官全部斩首的命令,同时下达了士兵逃亡杀其战友的连坐法。

金国官兵忍无可忍,随即发动叛乱。完颜亮被乱箭射死,他雄心勃勃的南侵也就完全失败了。

为什么从北方进攻不容易成功,甚至像完颜亮这样有60万大军都不行呢?

因为南京的北面是长江,从北面打过来想占领南京就必须歼灭南京政权的水军。

可这又谈何容易,既然这个政权定都南京,而南京城门外几百米就是长江,这个政权再弱智低能,也肯定会极为重视水军的建设。

北方的湖泊河流不多,从北方而来的敌人水军不可能很强大。而且即使有强大水军,也很难到达长江。

拿完颜亮为例,其实他在北方也有水军,但从海路走被歼灭在海上,走大运河又因为梁山泊是枯水期,大船无法通过,所以他的水军主力到不了长江。

完颜亮虽然有精锐的女真步军马军,但这些部队对于突破长江没有任何帮助。而金军能够到长江作战的水军,无论数量质量都远不是南宋水军的对手。

金国在长江作战的水军都是平底小船,速度慢,抗风浪能力差,装备的水战武器也相当落后。南宋水军则有当时世界上最适合水战的坚固海鳅船(鲸鱼船),体积大,操纵性能好,速度快,不但装备大量海战武器,更可以轻松撞沉金军舰船。

同时南宋还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战武器霹雳炮,也就是发射火药弹的投石武器,之前的海战更是使用了火药武器火箭,这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海战武器。

打不败南京政权的水军,北方打过来的敌人就无法攻陷南京。

可惜的是,单单从北方攻击南京的入侵在历史上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从西面,南面沿着长江杀过来的。

这又是因为虽然在南京附近渡江不容易,但湖北境内的长江中游地段是比较容易渡江的地区。这一段水流较慢,滩涂较多,又有很多登陆点,防守一方很难面面俱到,这些都对进攻一方有利。

加上湖北离中原地区平原地形的河南省近在咫尺,北方骑兵几天内就可以突破中原的防御杀到长江边。

所以古代北方侵略者多从湖北境内强渡长江,然后乘船沿着长江东进北上或者水陆同时进军,从西面,南面进攻南京,将城中守军击破。

那么主战场其实就不在南京,而是在湖北境内了。如果湖北的战役能够获胜,南京就没有危险,如果湖北作战失败,南京的特殊地形决定它无法抵抗西面西南面的敌人,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这种例子历史上有很多,比如蒙古人攻打南宋时期的荆襄鏖战,清军攻打大明时期在湖北击破明军和农民军,还有三国时期的几次湖北大战。

当年三国时期的曹操率领几十万获胜之师南下灭东吴,周瑜率领5万精兵在湖北赤壁市和曹军决战。

曹军虽然步兵马兵强大,但水军不是吴军对手,最终遭受惨败,水军全军覆没,陆军也损失惨重,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由此曹魏直到灭亡之前,几十年内再也无法消灭东吴。

而反例是吞并蜀国成功的晋军主力出动六路军队灭掉东吴。当时晋军水军主要从湖北安徽一线沿着长江东进南京。东吴水军在湖北安徽境内和其决战,却接二连三的大败,布置的拦江铁索和江底的铁锥也没有发挥作用,从而完全失去制江权。

接着晋军的水军直开到南京附近,吴国统治者孙皓虽然还有一部分军队,无奈从军事上已经无法守住南京。他见大势已去随即投降,结束了辉煌的三国时代。

而后来的太平军也是和晋军一样,只是他们是从南面的湖南先攻占湖北的武汉,然后几十万军民沿着水陆东进攻占清朝两江总督府所在地南京(两江总督管理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清朝地方政权),由此在此定都13年。

所以说,从北边攻打南京不容易,因为击破此处南京政府的水军比较困难。

那么从西边和南边沿着长江攻占南京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此时决战地点其实就不在南京,而是在湖北安徽。

一旦入侵敌人能够在湖北占据制江权,那么南京就很难守住,因为南京附近其实只有长江作为天险,敌人控制长江那么南京也就无险可守。

单纯依靠南京附近的陆地工事,由于地形的限制根本守不了多久,就算城中再集结重兵也是无用,除非进攻一方兵力太过于弱小。

当年太平军大军从湖北杀到南京城附近的时候,守城清军那么多部队只坚持了10天城池就被攻破,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要知道当时清军也是拼了老命,根据清朝法律,如果城破守将和官员逃亡离城,就是死罪。所以清军在南京的防御不可谓不坚决,但由于城市实在不适合防守,最终也是无力回天的。

北面,西面,南面如此,东面又怎么样呢?

历史上从东面进攻南京的先例不多,因为南京东边200多公里以外就是大海,在古代自然不存在敌人。

不过一旦有这种的进攻,南京就很难守住。因为从东面进攻南京,从军事上来说,南京是最无法防守的。

如果从北边西边南边进攻南京,长江就成为南京的天然保护,必须击败南京的水军才有可能取胜。

如果从东边进攻南京,入侵者有强大水军自然最好,没有也无所谓,甚至可以不用理会水军,完全从陆路进攻。此时对于防守南京一方来说,长江的作用就正好相反,不再是天然屏障,而是南京守军撤退和运送增援补给兵员的最大障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