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李斯,行走在权力的刀锋上

——史记纵谈之三十四

李斯以自己的才能、心计,帮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位至丞相。

对一个人的评价,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多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对历史人物尤其如此。李斯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如果以立功论,这位来自河南上蔡的野心勃勃的知识青年,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并且帮助秦王统一了中国,不论谁写中国历史,都不可能绕开他,可谓人生得意,功成名就。如果以立言论,这位两千年前的政治家才华横溢,他的《谏逐客书》是文章名篇,也是学习古文的必读范文,《古文观止》和中学课文里就有收录。而且他为秦始皇纪功而写的“铁线篆”碑文,在泰山上立了几千年,是法书典范,一直是历代书家膜拜的圣迹。但是,如果以立德论,他则乏善可陈。他是一位才能杰出、抱负不凡的政治家,却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为了取得权势,可以不择一切手段,以时髦的话说,没有道德底线。如果以人生的结果看,他是一个不得善终的悲剧人物,按照“文革”中的大字报语言,是“爬得越高,跌得越惨”,不但自己身首异处,而且殃及三族,可谓悲惨之至。

纵观李斯一生,有四次转折,他都有充分的感叹。

李斯少年时作为郡里小吏。他看到机关干部宿舍的厕所里,常有老鼠偷秽物吃,看到人或狗走近,就惊恐逃窜;而在官府的粮仓里,老鼠吃着满仓的粮食,住在宽敞的大屋之下,也不会有人或狗来侵扰。李斯感叹说:“人一生的富贵贫贱就像老鼠,完全取决于他的处所。”

于是,他发愤要做人上人,要处于权力的巅峰。因此,他向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觉得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中,只有秦国最强大,于是义无反顾地离开祖国楚国,西入秦国建功立业。

通往权力的道路是艰辛的。李斯以自己的才能、心计,帮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位至丞相。他的大儿子李由为秦重镇三川郡太守,其他儿子都成为皇帝的驸马,女儿都做了皇帝的儿媳妇,权势灼天。李由回首都看望老爹,李斯设宴于家,朝廷百官都来庆贺,门口的高级轿车就有几千辆。李斯正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他喟然感叹:“啊,我的老师荀卿说:物禁太盛。我本是上蔡的一个布衣百姓,蒙主上恩典,逐步提拔我。现在我处于作为臣子的最高地位,可以说已到富贵的顶峰了。物极则衰,我不知我今后会怎么样啊!”

他的感叹,既为自己的志得意满而高兴,又有位高权重者同样无法把握自己命运而产生的孤独无助的恐惧。

秦始皇出巡其间,病死于沙丘。当时太子扶苏在外,只有少子胡亥跟随。胡亥为了当皇帝,与宦官赵高一起,阴谋篡位。但此事如果丞相李斯不支持,肯定办不成。在赵高的一番游说下,李斯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答应伪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这一次,他感叹说:“生逢乱世,我不能以死求清白。对未来,我能要求什么呢?”胡亥成为皇帝后,凶残过于乃父,横征暴敛,草菅人命,使中国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李斯为了固位保权,不断助纣为虐,“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秦帝国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时的李斯,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被赵高一再陷害,终于以谋反罪腰斩咸阳,而且夷三族,即杀死李家、李母和李妻家的所有族人。临刑前,李斯对儿子作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感叹:“我想与你再一次带着猎狗一起出上蔡东门去猎野兔,这已办不到了。”

李斯死了。说可惜吗?通往权势之路是他自己的选择,行走在权力的刀锋之上,利弊得失,他比谁都明白。说他冤吗?他参与阴谋,改诏废立,本来就是弥天大罪。他的遭遇,虽不令人同情,但多少有点可惜。于李斯自己,实际上即使知有今日,也不会悔不当初的。但像李斯这样的人,每个时代都有一大批,远的不说,近代的杨度,当代的康生、陈伯达,大抵就是新版的李斯。行走在刀锋上的人,惟一的祈求目标,就是不倒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