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新华社“力挺牛市”背后的秘密

8月31日与9月1日,新华社连续发表文章力挺中国股市走牛。受此影响,本周一和周二A股出现强劲反弹。新华社此次的做法极不寻常,原因有三:

第一,连续两天关于股市的报道,是通过新华社电稿系统发布的,而不是通过新华网发布的,所以规格较高;第二,这两组稿件是通过电稿系统里规格最高的“二路报(省报)”发布的,而不是“财经专线”;第三,署名的记者有6个人,而不是一两个人。此外,根据新华社的预告,今天(9月2日)晚上还会再发一组稿。

新华社8月31日两篇稿件标题分别为《牛熊争辩下的中国股市》、《中国需要有质量的牛市》;9月1日两篇文章标题分别为《股市存五大争议难题亟待破解》、《搞活股市对推进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其中最后一篇文章,透露了管理层对“搞活股市”极为迫切的心情。文章说:未来股市是“牛”是“熊”,其意义不止于市场的兴衰沉浮本身,更关系到能否按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让市场真正发挥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随后,文章使用传统官式评论的话语风格,气势如虹、层层递进。每段的第一句话分别是“搞活股市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需要”、“搞活股市是深化改革的需要”、“搞活股市是结构调整的需要”、“搞活股市是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然,新华社不仅仅使用了“先验”的话语风格,还在系列文章中“循循善诱”,给我们讲述了牛市将来的理由:股民开户数在增加,资金正越来越宽松,改革、反腐带来的长远利好等等。当然,还不失时机地提到了刚刚“空翻多”的前“空头司令”高善文的“三级火箭论”。

我认为新华社的系列文章,向我们传递了以下重要信息:

第一,在7月份主要经济数据转坏,就连8月官方PMI数据都开始回落的情况下,下半年经济面临着更大下行压力。因此,启动股市来挺经济的必要性在增加,发动一波“传统方式的行情”(政策行情)势在必行。其实这从今年管理层死守2000点政策底就可以看出来,在“深化改革元年”,经济不容有失,股市不容有失。那么发展到今天,股市已经不仅仅是不容有失,而需要做出贡献了。

第二,种种迹象显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或已经接近管理层的底线,估计未来也会有相关政策调整。比如最近一些省级政府试图影响房地产信贷,对于这类“越位举动”,央行和银监会没有公开表示反对,也没有叫停相关政策,比较耐人寻味。房地产跟股市不存在“先救谁,谁更重要”的问题,事实上,房地产如果猝死,股市也必然晕倒。

第三,接下来“保增长”和“促改革”,估计都会加大力度,而不是强化哪个、弱化哪个的问题。此前有人猜测,未来可能会加大改革力度,并适当降低保增长的力度,目前看这种猜测是错误的。中国经济真正难熬的时候,现在才刚刚开始。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这样的:

第一,如果你炒股,就不要纠结牛市不牛市了,反正未来一段时间政府乐于见到股市活跃,所以炒个股的“黄金期”到了。股指向下没有多少空间,经济指标也许会恶化,但马上会有政策来对冲,所以不必担心,至少在春节前是安全的。春节之后的事情另说,到时候要看经济趋势和美国加息的早晚。

第二,如果你投资房产,从目前到春节前,一线城市和主要二线城市(2013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的城市)中心区或许是买入时机。需要提醒你的是,未来房子是防御性资产,或者叫“慢资产”,是用来抵御长期通胀的工具,所以买了就不要乱动,不要在意短期涨跌。新区、郊区一般都不要碰,要买中心地段的,而且要考虑自己的偿付能力。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