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孔子、马克思和人权

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腾飞让许多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也有许多人感受到心灵的空虚:毕竟金钱不是一切。中国将从哪里取得价值源泉?中共领导开始重拾孔子的理论并试图以此巩固自己的一党专政。

北京北部的一所私立学校。小学生们正在朗读孔子有关道德、公正、尊重与责任的著作。如今在中国,孔子处处可见:古典哲学课深受欢迎,孔子诞生地曲阜正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参观游人。在国外,孔子学院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中共曾将孔子说成是“逆历史潮流”并加以鞭挞,但今天却将它看作是“和谐社会”理论的根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学者张鸣认为这一做法有点奇怪:

“当年反孔的执政者,现在不反孔了。他们也在呼唤孔子精神,甚至希望将孔子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向外推广。但他们所期待的东西恰恰是一些糟粕,有些甚至是强加给孔子的、不是孔子的东西,比如历代皇帝所推崇的等级、服从、对皇权的崇拜。”

父子之间、师生之间、君臣之间的严格服从关系,是孔学的重要内容。中共借之服务于自己的目的。经济学家胡星斗表示,这“中国的”价值里又加进一个思维传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强民富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国强是放在第一位的,国家是一个整体。这一个概念的延伸便是,国家强大了,个人才能幸福。”

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旨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便是回到了这一传统的思维。几个月来,宣传广告比比皆是:“中国梦,我的梦。”

胡星斗表示:“中国古代,个人要么淹没在社会中,要么淹没在家庭里。中国的山水画里,人物都是非常渺小的,而不像西方那样写实或者崇尚个人,强调个人,强调形体的美。”

马列主义强调集体利益,而非个人

以上对世界的认知带来以下后果,因为从国家的角度而言,个人权利的缺失无所谓。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中国在民权方面举步维艰,况且在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里,强调的是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因此中共认为,人权首先是集体的权利:国家的主权以及经济发展的权利,而不是个人性质的民权。但这样的理解在中国并不是没有争议。为获得自由的权利,中国人多次走上街头,比如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示威。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多年来同“人权是西方的产物”的说法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人权不是西方的特权,或者说礼品。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它都不允许受到侵害。这应该是一个共同的常识。”

中共利用西方和中国在价值观上的不同,来维护自己的一党专政,向民主制度发动进攻。在党内散发的文件里,号召党员“七不讲”,不讲的对象包括西方民主、新闻自由以及公民自决权等。只是,人们越发频繁提出的问题是,威权的一党专制制度是否有能力化解现代社会的利益冲突。

艾未未: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

在中国,群体事件频频发生。西南地区的昆明市,市民曾因反对修建一座化工厂而引发大规模冲突。政府在打压这类抗议活动时,一般以“稳定”告诫示威者。但长此以往,中国需要的是自主权。自由派人士认为,只有民众得到自主权,才能维护稳定。张鸣教授说,从历史上看,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不应实行更多民主的依据:

“什么叫做民主土壤?西方也不是土地里长出了民主。不是这样的。以前都是非民主的形式。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需要这个东西了。不能说,哪个国家有这种土壤,哪个国家没有。没有这种事。”

为此需要一个公民社会、法治国家以及自由的媒体。有以上经验的人,不论身在何处,比如在昔日的英国殖民地、今日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都会高声要求实现民主。北京不无忧虑地观察着这一切。因为那里的选举权最终怎样落实,将对中国其他地区也产生影响。

也许正因如此,中国领导人选择“中国梦”作为口号。强国富民的传统思维可以在这个梦里占有一席之地。其他的都排除在外。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