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靠百姓尸骨堆彻的“孝道”

中国历代开国帝王,都要对他们的老爹大上尊号,仍然活着的,就尊其为太上皇,死了的,就尊其为某某皇帝,而他们的老妈,当然也就是皇太后、皇后。这些打下江山、坐上龙椅的家伙,为了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其孝无比,总要为爹妈大造陵寝。有的皇帝不愈制度,为爹妈造陵还算有些节制,有的帝王则随心所欲,把爹妈的陵墓拼命搞大,不知耗费多少财力,累死多少役夫。而其目的,却是为了向人民显示他的孝道。

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国秦王刘曜,为葬其老父与妻子羊氏,征发夫役6万,突击施工,运土为陵丘,其丘底部周长二里,“二陵皆下锢三泉,上崇百尺,积石为山,增土为阜”(《晋书•刘曜传》),耗资以亿计。夫役昼夜劳作,怨呼之声不绝。为了造陵,发掘百姓坟冢以千百计,掘出的骸骨,胡乱扔在地面上,死者的亲人嚎哭之声盈野。朝臣游子远上书劝谏,刘曜毫不买账。后来刘曜打了胜仗,又派人将他的老爹与妻子的陵墓增高90尺。

刘曜不过是个小国之君,就可以如此胡折腾,大国皇帝为爹妈造起陵来,就更是惊天地而泣鬼神。

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向全国官民表现自己的孝道与天子的豪富,为朱氏家族高祖父母辈以下先人大造陵墓。首先建造的是他老爹朱五四老两口的墓。朱元璋称帝伊始,即追尊朱家先人,为老爹上尊号为“淳皇帝”,庙号“仁祖”,老母当然也就是“淳皇后”,故定墓号为“皇陵”。老朱称吴王时对爹妈的坟墓作过小规模修建,干上皇帝后又修过一次,但总觉得规模不够宏大,于洪武八年(1375年)征发大批工匠民夫进行第三次修建,至十二年竣工,费时5年。

经过三次修建后的皇陵,外土城周长28里,砖城周长6里余,再往内是皇城,周长75丈5尺,陵丘高十余丈,势若冈阜。神道长253米,宽16米,有华表、石人、石兽32对,另有高7米余,上刻朱元璋御制碑文的皇陵碑,以及可以与武则天乾陵媲美的无字碑。地面建筑繁多,正殿、寝殿、神厨、斋宫、碑亭等等,一应俱全,基本沿袭宋朝帝陵制度。规模庞大,殿宇宏伟,装饰华美,为以前各朝一些帝陵所不及。同时又设皇陵卫,令5000余名军士长驻于此,负责巡守皇陵。昔日的贫苦农民朱五四夫妇,做梦也未想到他的四儿子重八(朱元璋原名)能干上皇帝,并且让他们也跟着享受皇帝、皇后的哀荣,使得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为自己大修陵寝,还有数千名军士长期为他们护陵。

朱元璋在追尊父母的同时,并为高祖父朱百六夫妇、曾祖父朱四九夫妇、祖父朱初一夫妇上皇帝、皇后尊号,并派人寻找他们的坟茔,准备为其修陵。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的族人、泗州退役军官朱贵发现了朱初一的坟茔,并制祖陵图献给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又下诏在泗州为祖父母修建陵寝,陵号“祖陵”。并令方士以招魂法,将死在江苏句容的高祖父、曾祖父的灵魂招至此陵同葬。祖陵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竣工,费时5年,其规模比皇陵略小,但其陵园布局与一应建筑,仍仿照帝陵制度,并设祖陵卫,命军士长驻巡守。泗州,这座位于淮河岸边的无名小城,一跃而成明王朝皇帝“万世圣子神孙之根本”。永乐六年(1408年),以武力夺取帝位的成祖朱棣,为了平息祖宗的“愤怒”,向臣民表现自己的孝道,又下令扩修祖陵,增修五花八门的建筑,使其制度与凤阳皇陵相同,扩修工程到永乐十一年完成,费时4年。扩修之后的祖陵,规模虽然仍不及皇陵庞大,但地面建筑之豪华已不亚皇陵。

朱元璋不但为他的祖宗几代大造陵寝,而且为他的外祖父、岳父、伯父、堂兄弟、姐姐、侄女大修坟墓,这些人既然都是皇亲国戚,当然各在尊号,或曰王、妃,或曰公主、驸马。见于史书、方志的有十王四妃坟、扬王坟、徐王坟等,其坟墓的规模,也依照皇家亲王、公主陵墓制度,各造殿堂厅房数十间,筑神道、立石像生,四周筑起墙垣,规模不小,耗资甚巨。

朱元璋不但耗费无穷的国财民力,带头为自己的先人大造陵寝,把自己装扮成孝子,而且下令功臣勋将到家乡大修祖坟,以尽教道。朱元璋规定,凡封侯者,赐钞二千锭,作为修祖坟、神道墓碑之用,并赐守坟人100户;凡封公者,除赐钞外,赐守坟人150户。这些功臣勋将为了荣宗耀祖,纷纷在家乡大修祖坟,耗费资财民力无算。

朱元璋在历代帝王中以孝道闻名,他死后的一长串尊号中也有“大孝”二字,这位皇帝孝子,至今仍被一些人称道。但老朱的所谓“孝道”,是靠民脂民膏堆砌起来的,是靠无数民夫工匠的血汗与尸骨堆砌起来的。夏玉润先生在《朱元璋与凤阳》一书中,总结朱元璋为祖上四代与亲戚大造陵寝的动机时说:“这一庞大而又特殊的陵墓群,在中国帝王陵墓史、中国丧葬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切,从表面上看,是朱元璋的孝道,而实际上,它却是朱元璋从狭隘的农民思想出发,用特殊的手段,向曾施于朱家淫威的贫穷,给予报复的结果,从而满足这位天帝之子的政治需要和心理需要。”这段话,可谓彻底剥去了长期披在朱元璋身上的“孝道”的外衣。

2009-05-02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