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邓小平的局限

1989年6月9日,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

再过两天(8月22日)就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了。古人云“盖棺定论”,很难用在邓小平身上。虽然已经去世17年,中国民间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一直存在巨大争议,呈现两个极端,有人颂他为“伟人”,有人斥他为“屠夫”。

持“伟人”论者大体会搬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往事来,这的确不容否定。改革开放之初,刚从十年文革走出来的国人大部分思想上保守僵化,心理上战战兢兢。多年的思想改造使中国人形成一个习惯性思维,遇事都要问一问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还是资产阶级思想?如果认定是“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思想”,那么就无人敢去尝试。显然,如果让这种习惯性的思维继续处以支配地位,那么就无法启动任何新的改革措施。

此时,刚刚复出尚未掌握全面权力的邓小平支持胡耀邦搞“真理标准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毛泽东“两个凡是”遗产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也随之再次出笼,以它浅白的语言迅速俘虏人心,改变了之后几次巨大争议的方向。

例如在引入市场经济成分时,他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谈话中说:“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后来被逼以八旬之身去南方考察,在所谓的“南巡讲话”中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邓小平的“猫论”类似和稀泥,搁置了诸多关键问题的争议,使得这些问题随时冒出来干扰改革开放进程。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位的悲剧即是源于此。后来陈云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与“猫论”异曲同工,至今仍在影响中共的治国思路。

当然,如果没有发生89,仅凭邓小平上述贡献,他应该可以“名垂青史”,虽然他的“务实主义”存在巨大的局限,但毕竟在一定时间段内推动解决了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引领中国走出毛泽东的阴影。

然而89开枪事件,使得邓小平在历史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古今中外,凡是下令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都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原谅和宽恕的。

同情他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邓小平也的确有他自己的局限。例如他从独裁的毛泽东身上体会到“权力过分集中”的坏处,呼吁解决人治问题,但一旦自己的权威被挑战,就强调“毛在他说了算,毛不在我说了算”;例如他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对于违宪审查机制的建议则不予同意,致使“依法治国”始终是一句空话。

他既反右又反左,看上去好像很公允,但在实际中对左的压制远远逊于对右的打击,在矛盾激化时不惜附合左营砍掉自己的左右膀(胡耀邦和赵紫阳)。从中可见,骨子里他还是当年那个反右领导小组的组长。

他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但纵观他的一生,更应该说他是“党的儿子”。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捍卫党的利益,之所以数次力排众议推动改革开放也主要是为了让党能够继续执政。民众只是间接获益者。

在我看来,除了“猫论”外,邓小平未能留下对国家长治久安有意义的遗产。有不少人夸赞他的“一国两制”,搁置争议稳定香港人心,但现在香港的困局证明这项政策的难以为继;也有人肯定他隔代指定接班人的制度,在江湖时代勉强过关,但十八大前发生的薄熙来事件证明这项制度的难以为继。

一个政治人物,如果不能提出并推动建立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是不能称为“伟大政治家”的。这样的称谓只有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富兰克林等才配得上。因此,将邓小平冠之“伟人”是极不恰当的。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