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请当一个有风格的吃货

当下流行趋势是,只要是个活人,都爱标榜自己是个吃货。同学,不是贪吃就能叫吃货,吃货首先要会吃、要懂吃啊,好么。

萨瓦兰是谁知道吗?不知道你还好意思自称吃货。

萨瓦兰就是吃货界的大宗师,他这本《厨房里的哲学家》就是美食领域的世界名著。这书原名《口味生理学》,知道谁给他写序吗,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大爷。另一个大爷,大仲马受萨瓦兰的启发才写了《大仲马美食词典》,在书里言毕‌‌“萨瓦兰如何如何‌‌”,一副脑残粉的姿态。而中国现代文学圈的大佬们,钱钟书、徐志摩、林徽因都提到过萨瓦兰和他的书,当下写吃的文人,梁文道、殳俏、韩良忆等人更是要讲点萨瓦兰怎样怎样,相当于‌‌“一句话证明自己是渊博的吃货‌‌”。

那些流传多年的关于吃的名言,很多都是萨瓦兰说的:

‌‌“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饭。‌‌”

‌‌“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比,发现一款新菜肴对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好处。‌‌”

‌‌“与其他场合比,餐桌旁的时光最有趣。‌‌”

瞧这些话,帅吧?拽吧?有范儿吧?

萨瓦兰本就是朵奇葩。1755年出身于法律世家,先进议会,又成为市长,然后被通缉,远逃美国,担任剧院首席小提琴手,41岁回国,一直担任法官直至去世。从市长到小提琴手到法国,瞧着人生曲线。除了拉丁文,他还精通5门语言,写书的时候,如果法语不能准确表达他的意思,他就只好动用拉丁文或英语或其他语种了……这炫技手法,钱钟书也用过。

对于萨瓦兰而言,他的痛苦就是,没办法,懂太多了,所以一本美食书,简直写成了理论巨著,把美食写成了一种严肃学科。别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他就有点‌‌“烹小鲜如治大国‌‌”的意思。《厨房里的哲学家》从人的感觉味觉开始,先论及食欲、食物、美食主义,它们的文化依据、历史传承、化学分析,然后谈到针对肥胖、消瘦、疲劳要如何利用饮食调养,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关于世界末日、死亡、梦境等哲学终极议题,理论永远是枯燥的,如果不是萨瓦兰善解人意地抖了不少段子,我早就看睡着了。

穿插于理论中的轶事最有意思,比如某神父‌‌“大吃大嚼丝毫没有影响他谈笑风生,高谈阔论,仿佛他刚刚吃了一对百灵鸟似的‌‌”,比如一位法院秘书酷爱吃牡蛎,说从来没有吃牡蛎吃到饱过,萨瓦兰决定满足他的愿望,请他吃个够。萨瓦兰先陪他一起吃了三打牡蛎,然后看着他自己继续吃,这家伙居然独自吃了32打,耗时1个多小时,因为服务员撬开牡蛎的速度有点慢。萨瓦兰在一旁实在无所事事,说,算了,我们还是吃饭吧,结果丫的跟什么也没吃过似的继续大吃大喝。比如萨瓦兰认为一个作家是否写得好,取决于他是否吃得好。他‌‌“对一些生活贫困拮据的作家的作品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这些作品确实缺少力量……与此相反,吃得好的作家能够及时弥补纠正各种偏颇和不足,从而成就一部传世佳作。‌‌”——看到这里,我人生中首次想成为一名伟大作家,谁给我快递两罐松露先?

据说有一次萨瓦兰生病了,医生建议他节食。朋友去看望他,他正在吃一只勒芒肥鸡。

‌‌“身为病人你就是这么节食的?‌‌”朋友怒了。

‌‌“亲爱的朋友,‌‌”萨瓦兰回答,‌‌“没看我正靠着荞麦和大麦活着嘛。‌‌”

‌‌“那这只鸡该怎么解释?‌‌”

‌‌“它靠荞麦和大麦活了两个月了,而现在我又靠它活着。‌‌”

扯淡、有趣、耍贱,这200多年前的吃货多萌啊。

我曾经和三个闺蜜成立了一个邪教,叫‌‌“拜肉教‌‌”,本教教义就是,饭桌上不允许出现叶绿素。我们为自己大张旗鼓地吃肉找了各种堂皇的理由,比如庆祝鲁迅诞辰xx年、庆祝世界读书日、庆祝讨厌的同事离职两周年……有名字的猪吃起来特别美味,有剧情的肉吃起来也格外的名正言顺。我们甚至想自导自演拍一部戏,叫《肉与城市》,meat and the city,与美国那个《性与城市》(sex and the city)遥相呼应。

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够极品了,后来认识一个爱吃肉的家伙,声称从良了,以后只吃单眼皮动物,牛啊猪啊都不吃了,只吃鱼。再后来,一个肉食动物直接把我们打败了。他自称是‌‌“植物保护主义者‌‌”,他的理论是,‌‌“植物比动物可怜啊,没有长手脚,被抓来吃又不能反抗和逃跑;植物没有五官和表情不能喊痛,被视为没有生命,活该被吃;猫狗还会耍可爱讨好人类,可能享受各种宠爱和福利……‌‌”所以,大白菜青椒茄子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不忍心吃。多么宅心仁厚的吃货啊。

所以你看,自称吃货并不难,难的是你要成为有风格的吃货。

最后,我想跟萨瓦兰谈谈,他说‌‌“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饭‌‌”,那么人民吃地沟油、黑心馒头、假羊肉串、喝毒牛奶,这样的国家,命运该当如何?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