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分析:穆加贝为何到访北京?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说,“中国人民是重情义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老朋友。”

在西方备受争议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Robert Mugabe)刚刚开始在北京的访问。西方形容穆加贝是“大独裁者”,他同时还受到欧洲与美国的制裁。

但在北京,穆加贝却受到了高级别的待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说,“中国人民是重情义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风雨同舟、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老朋友。”

为何款待穆加贝?

穆加贝的出访,在西方引起了关注。一些观察家将中国称为津巴布韦“不多见的盟友”。90岁的穆加贝在北京说,他感到“自己像回家一样”,他说他感谢习近平的邀请,这也让他想起了过去,把过去带到了今天。

的确,中国与津巴布韦有过一段亲近的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的非洲解放运动中,北京向非洲的一些重要游击队领袖提供武器和培训。但这或许并不是中国盛情邀请并赞扬津巴布韦的原因。

“过去几年,中国减少了与津巴布韦的高层交流,以避免国际批评;同时,中国也大规模地缩减了对津巴布韦的援助,”美国兰德智库高级国际政策分析师拉里•哈诺尔(Larry Hanauer)对BBC中文网记者说。

事实上,在2007年和2013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在出访非洲时绕过津巴布韦。2008年4月,中国欲运往津巴布韦77吨、价值为124.5万美元的武器,在国际社会的谴责声中被迫终止。

当年7月11日,中国与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对津巴布韦选举舞弊做出制裁的决议投了否决票,这更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受损。虽然中国当时以“不干涉他国内政”为由作出解释,但观察家看到,此后中国在处理津国问题时变得十分低调。

“让习近平向穆加贝发出邀请的,是因为中国认为,津巴布韦的政治与经济状况近来有所好转,”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员孙韵在一篇文章中分析道,“和2008年不同,(津巴布韦)去年的选举并没有造成大争议,也没引发不稳定或暴力事件。”

“在中国看来,2013年的选举被大多数的津巴布韦百姓和区域内的国家所接受。因此,对中国来说,人们对将穆加贝和‘独裁者’联系在一起的争议已经大大消除了。”

穆加贝考量

2003年,当津巴布韦的经济问题开始显现时,穆加贝宣布了其“向东看”的外交政策。

对穆加贝来说,能与中国建立深厚的关系,自然十分重要。2003年,当津巴布韦的经济问题开始显现时,穆加贝宣布了其“向东看”的外交政策。“当时,津巴布韦无法从西方国家获得经济支持,而中国的实力又在那时开始显现,”BBC非洲台记者史丹利•克文达(Stanley Kwanda)分析说。

周一(8月25日),津巴布韦央行对外界宣布,今年前六个月,津巴布韦的外国直接投资直线下降了60%;同时,津国也已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6.1%下调至3.1%。央行行长约翰•曼谷达(John Mangudya)呼吁政府采取新的政策,避免经济滑向深渊。

“自津国经济出现问题起,津巴布韦就将中国视作为取代西方的一个重要选择,”克文达对BBC中文网记者说。尽管在此后,中津关系并非一马平川,但穆加贝选择到中国出访,也在情理之中。“某种程度上,他也没有其它选择,”克文达说。

另外,就在穆加贝到访中国前不久,华盛顿的美非峰会刚刚落幕。那次会上,美国宣布将在非洲国家进行330亿美元的投资。可是,白宫并没有邀请穆加贝。“穆加贝也希望通过这次的中国之行,向其选民证明,尽管他不受美国欢迎,但他还是有能力拿到外国投资的,”兰德智库的哈诺尔对BBC中文网记者说。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不过,对中国来说,虽然习近平将中津两国关系描述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称穆加贝是“著名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但分析人士指出,津巴布韦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巨大市场,才是最受到中国的青睐的。

“政治上,中国若继续支持穆加贝政权不会有太多好处…但由于中国公司过往在津巴布韦有很多的投资(比如,新华社的报道称,仅2013年,中国公司在津巴布韦的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其也不得不与津巴布韦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减少那些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不利的因素,”哈诺尔表示。

哈诺尔补充道,在津巴布韦继续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同时,中国为了保护其在津巴布韦的投资,则需要尽一切可能来阻止该国发生动乱,并削弱90岁的穆加贝最终离开政坛所带来的影响。

但布鲁金斯学会的孙韵认为,除了经济利益外,中国高规格款待穆加贝,还因其在区域内的影响力。穆加贝在非洲重要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和非洲联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组织能够主导非洲的经济和安全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自由贸易区和政治走向等。

今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到访非洲时也表达了中国加入非洲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自然不会忽视这次热情欢迎穆加贝的机会,”孙韵说。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