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债务驱动中国启动第二轮私有化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正推动新一轮国企私有化,但相比近二十年前的首轮私有化,地方政府寻求从债务负担沉重的国企套现将更为困难。

当时在“抓大放小”的口号下,数千家表现糟糕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国企被私有化或破产处理。实力强些的国企得到重组或部分上市,这帮助筹集了数千亿美元资金。

但2003年后情况发生变化,中国不愿抛弃表现不佳的国企。中国2008年推出经济刺激措施,放松了货币政策,还命令国企大举投资支持经济,使资产负债表转而膨胀,并打压了资产收益率。

今日,地方政府债务成为新一轮私有化的驱动力,出售国有股份能够帮助地方政府偿付超过2.9万亿美元的债务,相当于GDP的58%。

前世行中国局局长多拉尔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国企私有化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还债成问题,尤其在金融自由化将引发利率上升这一背景下。”

除了削减债务负担,政策制定者盼望降低国家在非战略性行业的影响将改善经济效率。

据北京经济研究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金融危机以来,国有企业和私营公司间的生产率差距扩大,国企平均资产回报率约为4.6%,私企为9.1%。

据2008年中国上次经济普查数据,尽管仅占到公司数量的3%,国企控制非农领域全部资产的30%,因此这一低回报率的问题凸显。

尽管债务问题是地方政府私有化的主要驱动力,当涉及到国有冠军企业时,重心是改善竞争力。

实际上,金融、能源和电信等领域央企的几乎垄断地位,助涨了浪费和腐败的文化,这从反腐败运动中众多高管落马可以看出。

规模更大、盈利能力更强的央企没有在此轮私有化浪潮中边缘化,上月中央政府宣布了央企接受私人投资的试点项目。

但以谨慎且零散化著称的试点项目仅仅显示,地方政府将主导私有化,他们控制着中国15.5万家国企中的三分之二。

实际上,在中央政府宣布试点计划前,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已经宣布了至少部分私有化大量国企的计划。上海政府计划60%以上的国企都向私人投资开放。

央企分布在自然资源、国防和金融等“战略性”行业,而地方国企几乎涉足各个领域。他们的盈利性也更差,非金融公司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仅为1.2%,央企为2.5%。

负债、低利润率、低效、产能过剩,将让投资者却步,但这正是地方政府寻求新投资的原因。如果地方政府还要求新所有人不要在生产率欠佳的国企裁员,这将进一步吓退投资者。

地方政府是否准备放弃国企控股权仍不明朗,还是他们像上轮私有化那样,仅是出售少数股权。

多拉尔称:“地方政府自然倾向于通过售股部分私有化,但这如同一头怪兽,仍不清楚投资者为何会为国企股份出高价。”

国企巨头中信被视为中国政府对国企实施更广泛改革的晴雨表。

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Yukon Huang)称:“我不认为出售少数股权对国企治理会有实质性影响,这最终将由谁控制公司决定,以及高管是因政治因素还是因商业能力选出。”

但中国政策制定者并不认同,他们的看法正相反,部分私有化加之治理改革,能够在保持对公司控制的同时提高效率。这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大胆押注,成功与否依赖于投资者是否买账。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