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经济面临“五大纠结”

随着2014年7月份经济数据的公布,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出一个事实:中国经济到了“最纠结”的时候。

纠结之一:“改革”和“发展”谁更优先

在官方的文件里,从来没有明确给“改革”和“发展”两者排过座次,这个问题似乎跟“鸡”和“蛋”的关系一样,难以厘清。“发展”如果失速,就业马上出现问题,社会就不可能稳定,“改革”也就没有了稳定的基础。但不“改革”,经济就不可能走出困境,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上半年为了“保增长”,出现了一些违反市场经济做法的“权宜之计”,一些改革也放慢了脚步。比如有的城市出台了楼市“限制降价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到掣肘;通过“定向降准”和“定向降息”,人民币资金的价格事实上出现了“双轨制”。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企业整体负债率等关键指标,继续在高危的水平上攀升。

纠结之二:钞票到底该“印”多少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广义货币(M2)增速达到14.7%,超过了2013年上半年的14%,以及2012年上半年的13.6%。在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搞“微刺激”的背景下,这个增速显然偏快了。

果然,7月份央行就开始踩刹车。最新的数据显示,到7月末人民币M2总量为119.42万亿,增速下降到13.5%。与此同时,新增贷款也下降到3852亿元。对于7月贷款下降,央行发言人又用老套路解释,无非是6月是二季度末,所以冲高,7月应该回落。但我们有历年7月份数据在,同比是有效的。今年7月新增贷款不仅远远低于2013年7月、2012年7月,也低于2011年、2010年、2009年的7月。

踩刹车其实是明智的。因为从M2存量上看,中国的钱太多了,是美国的1.5倍,超过欧元区加上英国,泛滥的人民币不仅催生了国内资产泡沫,还让人民币早早就透支了升值的空间。

但M2增速如果明显下滑,贷款大幅下降,脆弱的经济显然无法承受。所以,只能像中医治疗病人一样,“病去如抽丝”,慢慢根据病情调剂药量。等待着通过改革,增加病人自身的“抵抗力”,才有可能停药、恢复健康。

纠结之三:贷款要不要搞“价格双轨制”

今年以来,央行搞了两次定向降准,重新定义了存贷比的分子和分母,发放了1万亿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事实上形成了银行信贷的“两种价格”。给小微企业、“三农”和棚户区改造的贷款,利率可以低一些,额度可以充裕一些。

但问题就来了。由于小微企业、“三农”行业利润微薄,所以拿到贷款的企业也未必用于实际经营,存在转借“吃利差”的可能。《第一财经日报》8月14日的最新报道就证实了这一点。所以近日央行官网上挂出的一篇文章反思说: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其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出现问题,市场决定资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准备金工具的统一性也会受到影响。

央行的这几句话向我们暗示另外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小微企业可以骗银行,银行还可以骗央行,都是为了“低价”拿钱然后干别的。所以,问题又回到了起点:到底应该“定向降准”还是“全面降准”;应该“定向降息”还是“全面降息”。

纠结之四:楼市和股市都掉河里了,先救谁?

老妈和老婆都掉河里了,你先救谁?如今的政府,就面对着这样一个老掉牙的新问题。当然,我说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常好选择:股市不归我管,楼市关系到我的钱袋子,当然救楼市。

所以我们看到,福建省下文,直接要求银行放松信贷支持楼市。也许有人会说,银行归央行、银监会管,地方政府怎么插手?其实人家真的可以插手,因为各大银行在地方都有分行,需要拉存款,而地方财政、地方国企、地方社保基金的钱是最大蛋糕。这些钱,当然都听地方政府的话。此外,一批中小商业银行从资产上来说,隶属于地方政府。所以,地方官能影响到贷款走向。至于像四川那样,用财政资金给银行发放房贷贴息,就更加有效。

其实中央政府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楼市死。所以今年以来,按揭政策已经由“从紧”转向“中性”,到后来变成“大力支持刚需”。随着“钱紧”阶段成为过去,首套房贷款已经全面放松。

楼市跟股市,看似有“瑜亮情节”。如果全面放松限购,再加上银行放款信贷,楼市就可能回暖。楼市回暖,资金流入股市就会减缓。因为大家都知道,IPO注册制年底就出方案,明年年底可能就会施行,而经济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如果楼市的“政策口子”开太大,股市的反弹级别也许会降低。

纠结之五:要不要打激素的牛市

中国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届班子执政期间,一般来说都会搞一两次大型国际会展活动,弄出一到两轮牛市,搞一轮政府部门改革,搞一轮国企改革(国企最近二三十年一直处于这种状态:要么在改革,要么在准备改革)。而牛市,往往跟刺激经济、推动国企改革相关联。

如今的经济状况,显然有发动一轮牛市或者大级别反弹的需要。因为这样可以让一批企业实现IPO,一批企业实现再融资,总之,可以从股民那里拿走一些钱。这样,对制造GDP会产生很大的帮助。至于牛市之后的一地鸡毛,以及有没有催生真正的好企业,一般不在考虑之列。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