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马航空难再度引发东西方对峙?

7月20日,亲俄分离武装士兵守护马来西亚航班MH17坠毁现场。

马来西亚航班7月17日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导致机上全部乘客和机组人员、总共298人丧生。这个事件使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局势、以及地区性或者说是局部暴力有可能扩散到更大范围深感关注。

预计7月21日(星期一)晚些时候,联合国安理会将就马航乌克兰空难及其调查,对相关决议进行投票。与此同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立场也备受关注。

澳大利亚悉尼晨报专栏作家约翰•加诺警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不要对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抱有太大希望。

加诺在文章中指出,今年3月,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的时候,美国就曾抱有幻想,以为中国会支持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强烈谴责俄罗斯的立场。“那时候,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鲍尔说,‘俄罗斯现在处于极端孤立的态势。’而实际上,那是一种误判。最后的结果是,在联合国投票将俄罗斯侵占克里米亚定性为非法的时候,中国表示弃权。”

普京知道要感谢谁

这位专栏作家说:“习近平当时可以对美国说,我们确实没有主动支持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但是实际上,普京知道要感谢谁。”“普京3月18日在俄罗斯议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感谢所有那些理解我们在克里米亚地区所采取的行动的人。我们要感谢中国人民,他们的领导人总是能够在考虑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局势的时候,兼顾到整个历史和政治格局。’”

加诺进一步指出,这一次针对马航空难,美国也不要抱有不现实的幻想。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已经放出话说,在查明真相之前,先不要过早下结论,或者随便指责哪一方。加诺认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已经是在划出充足的“余地”。

针对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案,俄罗斯驻澳大利亚大使莫洛佐夫表示:“只要这个决议案不针对俄罗斯,我们就会支持。”他还说:“俄罗斯也像国际社会其他成员一样,非常想知道到底是谁应当对这一事件负责。”

不过,乌克兰明确表示,应当对这一事件负责的是克里姆林宫。

乌克兰:克里姆林宫不仅是幕后推手

乌克兰一位高级情报官员在空难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空难发生的第二天(7月18日)凌晨四点,有三辆重型卡车从分离人士控制的乌克兰东部开(回)到了俄罗斯境内。这位高级情报官员还具体描述了这三辆重型卡车当时的状况:一辆上面仍然装有一枚导弹,另外一辆是导弹指挥车,第三辆则是空的。

乌克兰认为,这枚“缺失”的导弹正是被用来击落马航班机的那一枚。乌克兰情报人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上述导弹的发射需要高端技术,而乌克兰东部的民间反叛武装人士没有受过专科训练,不具备这种“先进”的操作能力,因此,导弹不仅仅来自俄罗斯,而且发射导弹的也是俄罗斯人。

美国迄今并没有明确说,这次空难是由俄罗斯直接制造的。不过,美国国务卿克里7月20日表示,就在几个星期前,坦克、装甲车、以及其他载有炮弹和导弹发射器的总共150辆军车从俄罗斯境内进入乌克兰东部目前由反叛人士控制的地区,并交到了反叛武装的手中。克里并且指出,直到现在,俄罗斯方面仍然拒绝公开呼吁乌克兰境内的分离分子改换行为方式、以结束目前的危机。

犯罪现场由罪犯本人看守

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西方目前针对此次空难以及在整个乌克兰局势上的态度和立场,比之前“更加坚定、严正。”

阿博特并且对空难地点目前由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反叛武装控制这一点表示不以为然,认为这“就像犯罪现场由罪犯本人来看守一样。”

此次空难丧生的298人当中,有28人是澳大利亚公民,9人是澳大利永久居民。死者当中,荷兰公民人数最多,将近200。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鲍尔说,按照比例来讲,荷兰这次失去的公民人数,相当于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中丧生的公民人数比例。

根本性的改变?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每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说,“假如普京总统在乌克兰问题上不改换方式的话,欧盟和西方必须在我们对待俄罗斯的方式上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卡梅伦表示,眼下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而是让我们所拥有的力量、资源和影响力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卡梅伦办公室一位发言人说,欧盟外长将于7月22日星期二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谈,考虑对俄罗斯展开进一步制裁;制裁对象是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行动的那些公司和个人。据报道,英国、法国和德国已经就制裁的框架达成协议。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