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爱谁的国

民进党籍台南市长赖清德本月初在上海复旦大学与学生座谈时,主张台湾的前途由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共同决定,其言论引起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的反驳。她说:“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在中国,“全国十三亿人民”是最廉价地被利用的词汇之一,什么时候有需要了,官方就祭出什么“十三亿人民不答应”之类的说话。没有需要了,就弃之如蔽履,遇上征地纠纷或反污染项目等群体事件时,甚至关起门来,出动武警,祭出什么催泪瓦斯、警棍等如打狗般打老百姓。

有些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侃侃而谈,说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行不行这条路,这条路又是不是像他们口中说的那样行得成功,他们并没有得到人民的授权,人民几十年来都没有机会或不敢表态,全部是他们擅作的主张。

当代的人民,即使他们六十多年前的祖上,或爷爷奶奶,或公公姥姥选择了支持一个政党,时移势易,而今都六、七十年了,大多已逝老人上世纪初的选择能代表子孙们今天的意向和心声?这真是天荒夜谈。活在当代的这些子孙们,有投票选择过这样或那样的道路么?人家民主国家,平均几年就作一次选举,谁做得不好,就用选票将他选下来,换个人做做看,这样天就一定会塌下来?

从这个意义上看,近十几二十年来受到民主洗礼的台湾人的心态不但不同,词锋甚至显得有点犀利。可不是么?境外媒体就引台湾深绿的台联党主席黄昆辉对范丽青反唇相讥:“中国的前途有让十三亿中国人民决定吗?中国共产党敢让中国十三亿人民决定领导人吗?”

要是范丽青当场面对黄昆辉的质询,在没有预设答案照本宣科的情况下,只怕会花容失色,陷入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正如“爱国”一词,由于被官家刻意地偷换了概念,令致党国不分,混淆视听,出现了词意渐渐由褒义转变成贬义的尴尬局面。

“一个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有什么脸面代表这个国家?爱这样的国家,就是对祖国的背叛。”这是谁说的呢?这是中共建政前《解放日报》在1944年6月13日刊登的毛泽东的话,原话摘自《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回应当时国民党关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爱国御敌”的号召时说出的。毛泽东当时还指出:“现在谈爱国?那是爱谁的国?蒋介石的国吧……少数人的国,由他们少数人去爱吧。”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