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VIE为海外上市中资公司带来不确定性

中资公司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势头又回来了。去年12月份有五家中资公司在美国上市,今年年初迄今又有另外六家公司已经上市。聚美上周五上市,电子商务巨头京东将于下周上市,阿里巴巴(Alibaba)则于上周提交了IPO申请,该公司有望成为史上IPO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然而曾经令西方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的一些风险仍然存在,尽管这些风险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多数问题依然存在。空头投资者仍在以会计丑闻为由抛售中资公司股票,但他们发现要想彻底击垮这些公司变得更加困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因为中资公司在应对短线抛售时的经验更加丰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西方投资者的投资态度更加成熟老练。

美国和中国审计监管机构之间的僵局非但没有缓解反倒进一步恶化。四大会计事务所的中国成员所因不配合美国监管机构对中资公司会计问题进行调查而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做出的暂停业务裁决。这些成员所已就该裁决提出上诉,他们称SEC要求披露的信息涉及中国国家安全,这样做违反中国法律。目前可能只有外交方面出现突破这一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然而仍然存在的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当属可变利益实体(VIE)。目前每一笔IPO都采用的是这种公司结构,在这种结构下,西方投资者无法拥有他们所投资中资公司的所有权,他们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后只能根据合同权利获得这家公司的利润。据信,这是中国企业规避北京设置的限制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许多行业公司所有权的一种方式。

近期成功进行的IPO说明投资者对VIE蕴含风险的接受程度更高,但这些风险仍然很大且继续存在。过去当投资者发现相关合同并没有提供此前承诺的控制权后,VIE这种结构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该公司创始人马云2011年从公司手中收购了支付宝(Alipay)业务,这令阿里巴巴大股东雅虎(Yahoo)及其股东大感意外。但马云当时称做出这一举动是为了满足中国的相关规定,而且外国投资者无权阻拦这样的交易,因为他们仅持有一家对支付宝并无控制权的控股公司的股票。

对VIE的持续依赖也转而凸显出一个新出现的投资风险因素,即中国的资本管制。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限制人民币的兑换。由于担心热钱流入以及与腐败相关的非法资金流出,中国近几年还加紧了外汇管制。

而资本管制则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制约。根据2010年和2011年公布的新规定,若涉及VIE结构,则海外上市中资公司IPO所筹资金用途将受到严格限制。在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中,购买相关股份的海外投资者将会成为一家开曼群岛控股公司的股东,而这家开曼群岛控股公司旗下全资拥有一家中国公司,而这家全资中国子公司则与拥有实际业务的中国企业存在合约关系。不过,根据新的资本管制规定,上市的开曼群岛控股公司仅可以将IPO资金转移到旗下的全资中国子公司,而不是VIE公司。

如果只有VIE公司是实际处理产品、消费者和雇员的唯一一个业务部门,那么新的资本管制规定将引发重大问题。新规则意味着,这种结构的公司无法利用海外IPO资金来扩大既有业务。近期所有的公司IPO申请文件均披露了这一现实情况,文件表示这些公司无法将IPO资金转移给旗下VIE公司。不过,对于如何在无法获得IPO资金的情况下扩大业务的问题,大多数申请文件均未给予解释。

阿里巴巴与京东受到这一规定的影响较小,因为两家公司对于VIE的利用已经降至最小,所以海外投资者对这两家公司投资中的大多数部份将用于可以接受外资的公司部门,而属于VIE的业务部门的资本密集程度较小,因此可以利用其营收扩大业务。

不过,许多海外上市中资公司是在为旗下VIE业务寻求资金,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新规会给它们带来问题。此外,投资者还需要了解IPO之前的公司举动,尤其是在IPO之前公司将海外私募股权资金等转移给VIE的方法。一些公司可能在相关规则收紧之前就进行了资金转移,其他一些公司则可能找到了绕开规则的渠道。不过,现在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度渐增使得绕过相关规则变得更加困难。而一旦公司在相关规则上进行了变通,投资者就可能承担公司在IPO前后相关举措引发的惩罚风险。

中国创业型公司面临的外汇难题显示出过时的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上述规则原本是要将资金留在国内,但是却阻止了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获得所需的境外资金。中国政府已经表明继续放宽外汇管制的意愿。但是对于海外上市中资公司的投资者来说,外资管制放开的那一天来得越早越好。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