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网络间谍案凸显中美需改变对话方式

中美间的口水战从未停止过,从过去的人权宗教到近期的东海南海。但周一(5月19日)针对网络间谍案的交锋却十分罕见。

当天,美国司法部宣布以网络间谍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对“已知国家行为者通过网络手段渗透美国商业目标”的行为进行司法起诉。

北京方面提出严正抗议。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说,美方的指控与双方致力于改善军事关系的承诺“背道而驰,严重损害双方互信。”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也向华盛顿的美国国务院提出交涉。

挑战“新型大国关系”

在美国司法部看来,中国黑客通过网络袭击的方式获取美国公司的商业机密,显然是违法行为。无论犯罪的主体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不能逃过法律的制裁。“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司法部和大法官霍德尔(Eric Holder)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华盛顿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re)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所长戴博(Robert Daly)对BBC中文网记者表示。

一个关键问题是,在中美关系更加重要且微妙的今天,这一进展是否对改善关系带来帮助?近一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在美国加州的庄园会晤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了不少动力。那场会议之前,美国指责中国网络黑客攻击;那场会议间,斯诺登报料美国“五十步笑百步”。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那次会面的积极性。

两个月后,中美的战略与经济对话(S & ED)也是成果倍出,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美两国进行网络安全工作小组的首次对话。两国都表示,无论网络间谍这一话题有多敏感,只要两国坐下来谈,总能找出解决方案的。然而,中国在19日美国的声明后,中国即表示将暂停该工作小组。

“中国的这种回应方式很令人遗憾,但也是可以预测到的。我认为,美国提供的证据和起诉书是合理的,但这种做法无益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如今中美关系的背景下。”戴博对BBC中文网记者表示,他更希望看到两国继续通过既有管道进行对话。

对话方式求变

但问题在于,在双方愈发不信任彼此的背景下,即便两国持续对话,中国是否会对美国的网络安全顾虑予以积极回应?或者美国是否会对中国所顾虑的问题进行解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通过中美关系的重点议题,如网络安全、汇率与军事问题,为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指引方向。

近两年来,华盛顿外交官抱怨称,虽然两国目前有诸多渠道进行沟通,但似乎还是各执己见,自说自话。也就是说,通过协商妥协变得更加困难。“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挫败感在于,即便美国向中国展示了可信的证据,但中国方面还是予以否认。”戴博表示,“这就让对话变得十分困难了。”

“我们正在中国与美国间观察到逐渐分歧的观点,关于两国间的关系和关于国际秩序。”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院(Chatham House)研究员夏添恩(Tim Summers)对BBC中文网记者分析说。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人们很难看出两国该怎么跳出这一僵局。

在美方指责中国的黑客行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立即回应称,美方“捏造事实”。他说,“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政府和军队及其相关人员从不从事或参与通过网络窃取商业秘密活动。美方对中方人员的指责纯属无中生有,极其荒唐。”

戴博认为,无论美国的指控是否合乎事实,中国的这种不以证据为支撑而全盘否认的做法实在值得商榷。而另一方面,这也再一次凸显中美关系当前的处境。若两国真有意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无论是在亚太还是在两国关系本身,这种毫无交集的对话方式需要改变。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