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六四镇压后的中国媒体和网络自由

中国许多新闻记者在89民主抗议期间,加入了学生示威的行列

中国政府89年6月血腥镇压天安门民主运动距今已经25年了。人们并没有忘记。中国官方媒体在6.4.镇压25周年的时候很可能对这一事件只字不提。 新闻封锁让人强烈感到25年后的今天,中国领导人仍然没有对当年抗议者的一个重要诉求作出回应,那就是保障新闻自由。

中国许多新闻记者在89民主抗议期间,加入了学生示威的行列。 他们打出的横幅上写着:“不要强迫我们说谎。”

当时中国老百姓自发集会悼念改革派领导人胡耀邦去世,悼念活动后来发展成要求政治参与权和言论自由的大规模民主运动。

1989年春天,学生们连续数周在天安门广场静坐。当时一些由改革派人士主管的中国报刊杂志对此进行了相当独立的报道。

香港记者刘锐绍当时在北京为香港一家报纸报道学生运动。他说,中国领导层在1987年的党代会上种下了新闻报道应更为准确的“种子”。他说:“(党代会)里面提到,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事情经人民讨论,这是在1987年的情况。所以在当时气氛比较开放的情况下面,新闻界比较活跃。”

中共5月20日在北京实行戒严之后,相对自由的媒体环境开始消失。随之而来的血腥镇压显示中共内部的强硬派得势。

媒体被压制

6.4事件之后, 表态赞成媒体改革的人遭到排斥,有可能导致媒体更为开放的法律草案被搁置。中国领导人利用官方媒体大力宣传政府立场,谴责民主运动。许多记者因支持学生民主运动而被监禁或解职。

著名记者长平因就敏感话题大胆发表评论而遭到排斥。他说,中国领导人在1989年认定媒体自由是个负累。他说:“他们有一个结论,就是认为没有管好媒体是一个重大的教训,没有管好媒体是苏联解体,中欧巨变以及中国发生八九事件的一个重大教训,所以在那之后,媒体就被作为重中之重,加以管制了。”

互联网广为利用

25年过去了,中国现在是报纸读者和互联网用户的最大市场,但是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都受到当局的严格管制。

当局对所谓敏感内容进行持续监管,尽管如此,网络仍是传播信息和交流观点的主力。网民经常借助互联网讨论敏感的政治观点、让被指控腐败的官员蒙羞或者把违法者的视频上传到网上。

有些记者和公民博客作者因为自己的报道和文章而遭到共产党和警方调查。记者通过互联网发表他们的调查结果或者对敏感话题的发表评论,仍面临巨大风险。

当局最近指控维权人士,前记者高瑜泄露国家机密,说她向外媒机构公开了一份中共党内政策文件的内容。

香港资深记者程翔2005年受到相同的指控,他在监狱关了差不多三年。程翔说,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公众曾希望互联网会成为争取自由的催化剂。

“程翔说:“这个希望显然不会实现,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指示成立一个监督网络安全的国家委员会,而且他在去年8·19讲话中还提到,网络已经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一个源头。”

那次讲话之后,当局发动了打击网络造谣的运动,对博客作者在网络发表被视为敏感内容的信息提出刑事指控。

记者们仍在抗拒官方新闻审查,尽管这种审查多年一直存在,香港记者刘锐绍说,公众仍然强烈要求得到未经过滤的信息和公开的讨论。

刘锐绍说:“25年以来官方的新闻政策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是老百姓、新闻界以及知识分子、学生很多方面,对于新闻自由这个要求,其实是越来越高。那所以在这个发展下去呢,大家老百姓已经不甘于给官方垄断这个信息。”

尽管过去几十年记者在报道社会和政治事件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 “六四”仍然是禁忌话题。公众在中国媒体上可能看不到或听到有关天安门事件25周年的消息。当局已经警告外国记者不要到天安门广场采访报道。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