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为GSK说句话:国产药VS进口药

CCTV又在说葛兰素史克(GSK),说GSK出品的贺普丁在中国出厂价格是其他国家的2~7倍,但是这个结论是拿中国一盒贺普丁(14片)与国外一片贺普丁进行价格比较,这种显失公平的比较,一方面黑了GSK等一帮大型跨国药企,另外一方面给大家传递出医生给患者用进口药是别有用心的。

我必须得GSK说句话。

国产药和进口药,不是价格那么简单。

青霉素过敏肯定大家都知道,所以以前要没有用过用之前是要做皮试的。可是在美国,使用青霉素一般是不做皮试的,因为他们很少因为使用青霉素过敏(感谢@何林蓉(233262957 )提供信息说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目前美国没有可供使用的青霉素皮试药物)。是种族差异吗?不是,只是别人的青霉素比我们国家制造的青霉素提纯的时候提得更干净——大多数时候引起青霉素过敏的并不是青霉素本身,而是药品中含有的杂质。

为什么有的药是片剂,有的是胶囊呢?胶囊可不可以把胶囊给去了直接吃里面的粉呢?不可以。胶囊的意义就在于在合适的地方外面包装的胶囊才崩解,让药品被吸收,这样可以把药效最大化,同时也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所以拜耳的拜阿司匹林的肠溶片,因为在肠道才崩解,最大程度减轻对胃的影响,跟普通的阿司匹林确实是不一样的。血管外科常用的扩血管药物,一支上百的前列地尔(凯时)和只有10几块钱的前列地尔,效果上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所以药物不是光靠成分就行了,能不能起作用能不能被有效吸收,还跟很多因素有关系。国产药和进口药,确实主要成分都一样,但是效果确实是有差距的。

进口药是暴利是很贵,说实话真让很多医生自己用这些药,也会觉得药贵用不起。但是靠别人专利保护期过了仿制的国产药,连仿制都仿制不出来,甚至根本就懒得去关注别人很多同样影响药品效果的细节,而且目前招标基本就是招便宜的。我们主任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真的相信比市场上一瓶酸奶还要便宜的某些营养制剂真的有用么?

而且,大量的国产仿制药,每种药都有无数国内小药厂生产,您认为同样效果很一般的仿制药,选一种不选另一种,背后的操纵空间就小了吗?

恰恰是没有过专利保护期的某些巨贵无比的某些进口药,才是最不依赖灰色空间来攻关的。

我不是来为GSK洗地的,药企追求利润是商业的本性。

不是给你开便宜药的就是好医生。好医生的标准跟他给你开多少钱的药没有关系。

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会向我表达家里经济困难,能不能不用某些药或换一些便宜的药。多数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以为:

医疗的问题,是专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大多数人想的,简单的道德是非选择。

P.S.2011年2月,我在PUMCH免疫科实习,当时带我的老大曾经很感慨地说了一句:‌‌“当年我留在这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大多数都是进口药,没有乱七八糟的国产药,现在也多了。‌‌”直到我自己也工作了,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份量。而此时当年的老大已经辞职,进入了某家大型跨国药企。

回想起来很感叹,在一个大家看来应该纯粹的地方,却最难做到纯粹;反而是本来就不纯粹的地方,倒可以纯粹地做一些选择。

P.P.S.关于青霉素,很多人质疑。不得不说国外的文献说的真的是国外的情况,国外专家们绝对不能想象中国居然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容忍青霉素中药物的杂质。很不幸的是国外学者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中国确实是问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目前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金少鸿主持并完成的青霉素过敏反应研究(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证实在中国大陆地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主要是制剂中高分子杂质,杂质含量随生产厂家、生产工艺和批号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导致不同批次有不同的致过敏性。因此,中国卫生部规定:每次使用青霉素之前需用当批次青霉素原液进行皮试(美国之前使用的是专门的制剂,与药物原液无关,因此美国之前有药的时候是在验证是不是青霉素药物过敏,而中国大陆是在看是不是对这个要使用的药中所含有的任何成分过敏)。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