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38:张学良和末路的东北军(西安事变2)(1/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三十八

奉军FT-17坦克在河南作战

蒋介石调20万东北军入陕剿共,还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共副总司令,名义上指挥西北各省的国军,也算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角色。

但张学良自己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和他所统领的东北军都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濒于瓦解。此去西北的前景如何,还很难说。

东北军在1933年长城会战以后,只剩下河北省一个地盘。在之后2年内,东北军的二号人物河北省主席于学忠被日本人认为是死硬的反日分子,连同东北军一同被逐步赶出了河北。

曾经为中国最强大军事势力的奉系,已经没有一个省的地盘,成为无立锥之地的客军了。

曾经强大的东北军

九一八之前东北军有40多万的军队,装备十分精良,轻武器包括迫击炮全部实现自产,他们还有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所装备的火炮和使用的炮弹也基本实现自产。

陆军除了传统的步兵和骑兵以外,还有一支先进的坦克部队,装备36辆先进的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24辆装甲运兵车。这些先进的7吨重坦克都是张氏父子在1924年从法国购买来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在1918年研制,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旋转炮塔的坦克,采用全新的设计。它的基本设计结构直到今天也被大部分坦克采用,是现代坦克的鼻祖。由于该坦克性能非常优秀,它在欧洲战场一直使用到1944年。东北军的坦克部队曾经参加过多次战役,也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具备实战能力的装甲部队。国民中央政府仅仅在1928年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该坦克仅有1.5吨重,装备一挺机枪,装甲极薄,像个铁皮玩具,远远不是奉军的雷诺坦克的对手。

除了陆军以外,张学良还拥有一支空军部队,约有300架飞机,其中200架战斗机,都是从法国,捷克等国购买来的。由于东北十分富饶,张氏父子可以使用巨额资金购买最先进的飞机(1925年时候,每架法式飞机售价高达10万银元),培训优秀飞行员。东北军的空军在东北易帜之前,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也是最先进的。而国民政府到了1937年才有作战飞机300架。

除了空军以外,张学良还拥有一支海军力量,共有大小舰只21艘,总吨位3.2万吨,海军官兵有3300多人。其中海圻号和海琛号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两艘巡洋舰。

东北军在当时,无论海陆空三军都是中国各军阀中装备最好的。

据张学良自己回忆,东北军为什么比其他中国军队要厉害,主要就是装备好,尤其大炮数量多,弹药多。为什么有这个优势呢,主要是东北军通过东三省的地盘建立了中国数一数二的兵工系统。

其中奉天兵工厂在张氏父子两代的苦心经营下,在前后10年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该兵工厂有机器八千多台,近2万名工人,雇佣日、德、奥、俄、瑞典等国的工程师,包括枪械厂和炮厂。不但可以制造包括轻重机枪在内的大量枪支弹药,还可以生产火炮之类的重武器。早在1929年的时候,奉天兵工厂就能月产4000支79步枪,月产1200万发子弹(惊叹一下),另外年产轻重机枪数百挺。

更重要的是,奉天兵工厂有年产野战榴弹炮150门的能力,是当时全国第一的。重炮口径从75毫米到150毫米,都是仿制日式和德式,性能非常优良。

这个兵工厂每月生产的装备,就足可以装备一个精锐旅。一年的产量,可以装备一个完整的军。

当时中国几乎不能制造重武器,各地军阀和中央军的火炮基本都是购买国外和外国援助的。但是当时中华民国曾经受到世界的武器禁运,重武器的进口受到严格限制。所以军阀部队的火炮数量极少,比如后来的宋哲元二十九军3万多人,只有10门野战炮和山炮,都是苏联20年代援助的(沙俄时期的老古董,苏联淘汰的东西),每门大炮只有几十发炮弹。而且由于炮弹保存时间过长,几乎都已报废,曾经一门炮连续射击十三发到日军阵地都没有爆炸。而其他军阀一门火炮最多只有三四百发炮弹,一旦打完就没法补充,成为废铁。所以不到关键时候,一般不会开炮,简单一句话,就是重武器的火力非常弱。

而东北军迫击炮和重炮数量有数千门,共编组为3个炮兵旅,共10个炮兵团。其中一个团就有36门以上的野战榴弹炮,而且炮弹非常充足。据张学良回忆,在南口战役打冯玉祥的时候。奉军二个团72门火炮就打了6万炮弹,造成冯玉祥的西北军相当惨重的伤亡。这是其他任何军阀,包括中央军在内,都无法比拟的。

但是东北军的士兵训练和战斗力都不强,军官素质也低下。由于训练不刻苦,不科学,士气也不足,一般认为东北军不是西北军士兵和中央士兵的对手。

至于张作霖时代的老军官多是不学无术之辈,大部分是绿林或者清朝末期的老军人出身,自身素质低下,几乎不懂现代战争。而东北讲武堂出身的军官才算是受过较先进训练的军官。

可惜的是东北讲武堂自身水平就不高,加上张作霖对知识分子向来有戒心(怕有思想的人像郭松龄那样,不受他控制),有文化的军官很难得到提拔,就算提拔也是做副职,所以东北军将领的总体素质不高。

纵观东北军的战斗史,其实除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获胜以外,几乎也没什么值得说的大战绩。而当时直系军队自己已经相当腐败,加上吴佩孚指挥无能,这种胜利也不值得夸耀。

之后无论北伐和中央军西北军作战,中东铁路事件和苏联作战,九一八事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和日军作战,几乎都是百战百败。

中原大战则是特殊例子,当时反蒋联军其实已经被中央军击溃,东北军赶在他们崩溃前夕入关。冯玉祥和阎锡山本来无力对抗中央军的进攻,此时10万东北军再入关参战,他们慌忙撤退,没有打就垮了。

所以说,东北军打仗主要靠装备,而装备主要依靠东北富饶的四个省地盘资金支持。

而九一八以后,东北军在东三省地盘全失,奉天兵工厂也被日军占领。没有东北地盘,也就没有军火来源,没有军火来源,依赖装备的东北军自然成为没牙的老虎,一蹶不振了。

之后几年,二十多万东北军除了中央政府的拨款以外,就靠河北省支持。河北省本来也不富裕,如何能够养二十多万部队,所以军官的军饷都减少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士兵的军饷更是时有时无,军队战斗力自然一落千丈。

更惨的是到了后期,日军将东北军势力逐步赶出河北省,东北军最终失去了最后一个地盘。所部军费只能完全依靠中央补给,所以部队也为中央左右。只要中央不发给足够军饷,东北军士兵就活不去,所以一举一动都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

在张学良部队调往鄂豫皖苏区之前,他还在热河遭遇了一次极为荒唐的失败。

张学良在热河的惨败

日军九一八以后,在1933年入侵东北四省的最后一个省热河。这个省是中国华北地区的北方门户,一旦丢了,华北就危在旦夕。当时各方对热河抗战还有一定的希望,因为该省到处都是丘陵和山地,易守难攻,是标准适合防御的地形。当时日军可以使用的部队加上伪军也不过几万人,张学良的东北军就有20多万人,在加上中央军和各省的援军不下35万之众。如果指挥得当,就算最终守不住,也能拖上几个月。但战役的结果让所有人的大跌眼镜。

热河抗战期间,作为总司令的张学良指挥极为不利,所部二十万大军在热河几乎被日军一触即溃。其中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部下东北军很多倒戈投降日军,导致东北军全线崩溃,几乎没有做出有组织的抵抗。日军出动128人的一个骑兵第8联队的侦查部队开入热河省省会承德,汤玉麟驻守的两个旅数千人居然一枪不发闻风而逃,丢尽了中国人的脸面。汤玉麟本人截住前线运送军火的200辆卡车,将其在热河省多年搜刮的财富全部运往天津租界,自己也赶忙逃走。日军在热河轻松获胜,仅用10天时间就占领全省,逼近长城一线。

热河省全省地形复杂,日军坦克和重炮不容易发挥威力,非常适合中国军队防守。张学良本来夸口说至少防御三个月,谁知道东北军连半个月都没有守住。

如果张学良拼死抵抗,结果力不能及失利,也倒是也算了。此战张学良私心太重,试图保存实力。张传承九一八保存实力的思想,此战仍然以保存实力为主。他怕在热河放入重兵以后,万一被日军包围切断,所部撤不下来,会损失太大。所以张以保存势力为根本思想,居然只出动己方4万多人在热河作战,余部都在河北驻防。

在日军进攻前夕,他把热河省汤玉麟部的部队和东北义勇军放在第一线抵抗日军,因为汤玉麟部和东北义勇军都非张学良嫡系部队,损失掉了张学良并不心疼。他把自己的一部兵力放在第二线,而让汤玉麟的部队和东北义勇军顶在前面消耗日军的实力。张满以为汤玉麟部在热河驻扎多年,是地头蛇,至少能够支持10天半个月。就算不能杀伤多少日军,至少也让日军的进攻锋芒减弱。

东北军大部分主力全部在长城一线驻守,没有进入热河省。另外,张虽然想保住实力,但同时又想保住热河的地盘,不想蒋介石的中央军入。他下令:所有非东北军的部队一律放在长城防线以后,不允许他们进入热河省。

当时蒋试图派中央军进入热河作战的时候,张学良怕蒋介石借机夺取热河省的地盘,以种种借口阻止中央军进入热河。他仅仅允许宋哲元的西北军和商震的晋军在长城一线驻防,作为第三线预备部队。

所以东北军主力和西北军晋军都没有能够进入热河省,该省的抗战完全是张学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汤玉麟本人是张作霖的老兄弟,也是土匪出身,曾经和张一起四处打劫。本人腐败无能,年老昏庸。在热河控制的几年内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搜刮老百姓,搞得当地天怒人怨。一部分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眼见左右都是一个死,纷纷举兵起义抵抗暴政。汤部东北军除了害民以外,毫无战斗力可言。日军刚一进入热河,汤玉麟部不是投敌,就是不战而溃败,根本没有能够对日军造成任何威胁。后来成为伪内蒙古国军事首脑的李守信,就是那时候率领整个骑兵旅投降日军的。

至于东北义勇军不是正规军,大部都是原来的警察,爱国老百姓,甚至还有土匪,仅仅相当于民兵部队。他们装备和人员素质都相当低,大部分军官连地图都看不懂,士兵甚至没有看过大炮。这种部队打打游击还可以,是根本无法打正规战的。而且所部几万人又都是从东北被日军击败,刚刚撤退到热河省的,元气还没有恢复,自然不是日军的对手。

汤玉麟部不战而溃败,东北义勇军力不能及,日军迅速逼近东北军二线阵地。

此时东北军二线只有4万多人的部队,数量和日军齐平,战斗力和装备则远远不如。加上没有想到汤玉麟部溃败如此迅速,全部是仓促应战,全军陷入混乱之中。于是经过二三日激战,第二线东北军再次全线溃败。

所谓兵败如山倒,此时东北军在热河的部队一败涂地,没有遭遇日军的一部分东北军主力看到其他部队在退却,害怕自己孤军作战,也赶忙后撤。仅仅一周时间,热河省内大部分战略要地都被日军占领,热河省实际已经沦陷。在热河的东北军此时全线溃败,各部争相逃走,毫无战斗力可言,根本无法有效指挥他们。张学良此时再试图从第三线增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由此,日军10天之内攻陷了热河省全省,直逼长城一线。热河省是河北北方门户,有适合防守的山地。而河北省就是平原地带,是日军发挥火力优势的场所,根本无险可守。河北省和热河省之间只有长城一线为最后的防御地区。由此,华北危在旦夕。何应钦在危急中接受命令,紧急率领中央军,西北军,晋绥军接手全线败退的东北军,在长城一线和日军硬拼数月。由于长城之后就是河北平原,中国军队无法后撤,只能在长城一线和日军打阵地战。国军以步枪,大刀和简易工事拼死抵抗日军的重炮坦克和空军部队。由于没法后撤,很多阵地都是用人命去拼,一个连打光了,再补一个连,打光了再补一个连。所有部队全部死光了,才被迫从阵地撤退。2个月激战下来,官兵伤亡极为惨重,仅仅证实的死伤人数就高达4万多人。

而日军由于迫使国军打阵地战,完全发挥了重武器的优势,己方伤亡不过数千人。

此时张学良被各方一致指责,连自己的部下对其都非常不满,加上无法收拾热河抗战的烂摊子。张只好宣布下野,随后出国戒毒。

当时张学良的毒瘾已经很重,在他年轻时代就开始抽大烟(他老子张作霖也抽大烟,1926年张作霖还下令东三省种植鸦片的命令,来获取军费),后来毒瘾加深以后,改为注射毒性更大的吗啡。到了热河会战的1932年,张学良已经吸毒7年之久,毒瘾也大到惊人的地步。

张的部下幕僚王卓然曾有过回忆:张的毒瘾很大,每日要打400多药针,才能过瘾。你知道这400多药针有多大力量吗?据医生说,这400多针,若是一次给无病的人打上,每人一次打上10针,可以打死或重病40多人。

在热河会战之前,宋子文跟张学良同车去视察前线,发现张学良每走40公里路,就要停车注射一次吗啡。如果不打的话,全身颤抖,坐卧不宁。用张学良自己话来说,全身烫的好像没有皮一样,大小便都不能坐在马桶上,因为屁股觉得烫的受不了。而张本人已经没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他骨瘦如柴,病容满面,精神颓丧,比起两年前像老了10岁。这种情况,让看惯蒋介石每天不分日夜辛苦工作的宋子文,大为震惊,不敢相信!

大家都知道,吸毒者一般精神恍惚,无法集中注意力,脱离现实。而作为一个数十万军队的指挥官,是需要投入极大精力的。张学良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根本无法有效指挥作战,所以热河会战失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张学良在1933年初热河抗战失败以后,被迫去欧洲戒毒。其实这也只是一个走过场,很快张学良在欧洲戒毒成功,就开始准备回国。1934年1月张回来以后,蒋介石派他去武汉负责鄂豫皖苏区的剿共工作,并给他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的头衔。

鄂豫皖剿共不利

同张学良一同在鄂豫皖剿共的是东北军的3个军:王以哲67军(辖刘翰东107师,何立中110师,吴克仁117师),何柱国57军(辖杨正治108师、牛元峰109师、董英斌111师、姚东藩115师、常经武120师),53军刘多荃部105师共计9个师的兵力,另外还有112师、129师、骑3师、骑6师调到大别山区。

兵力虽然强大,但此时东北军已经完全要靠中央的拨款才能生存,一举一动开始受制中央。张学良回想当年东北王的威风,自然惆怅不已。

鄂豫皖苏区现在的情况就是一个标准的鸡肋,所谓食之无味,弃之不忍。这个苏区原本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有人口400万,红军4万多人。但是在中央军几次围剿下,苏区被严重破坏,红四方面军主力已经突围,留下部分地方游击队和新转移来的红二十五军3000多人的残部驻守。

这个苏区,打赢了胜之不武,是应该的。如果打输了,就是千夫所指。蒋介石的原意是认为鄂豫皖苏区容易对付,让张学良在此处打几个胜仗,恢复一下声誉,下面好重用他。

可惜的是,张学良在破败的鄂豫皖苏区剿共作战也不利。本来10万东北军对3000红军,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胜。于是张学良提出三个月内将鄂豫皖红军“完全扑灭,永绝后患,彻底肃清,以竞全功”,还制定了从7月1日至10月10日的三个月“围剿”计划。

7月,东北军姚东藩的115师两个团在罗山长岭岗遭遇伏击,损失了5个营,几乎全军覆没。张学良愤怒之下取消了姚东藩师长的职务。

之后4个月时间,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四处转战,根本不在乎东北军的围堵。张学良布置兵力层层封锁,但是接连失败,不时损失一个连或者半个营,始终无法找到红二十五军主力。

11月,东北军107师,117师各一部终于在扶山寨发现了红二十五军主力。张学良大喜过望,下令立即进攻。这两个师一部约4个团的兵力,加上其他部队的6个团兵力,总数10个团1万多人,向红二十五军发起全面进攻。

兵力相对红军有三四倍的优势,装备更是好的太多,又是遭遇战,按照一般想法即使不全歼红二十五军,也可以将其重创。

结果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红军不但没有被兵力优势的东北军围歼,反而主动反攻,一举将东北军进攻全部击溃,光是俘虏就抓了2000人。

实战中东北军士兵几乎没有士气,一触即溃,该仗东北军伤亡其实只有几百人,但投降的就有2000多人,甚至还有士兵枪杀主战的军官排长连长以后成建制投降的。总之,东北军士兵根本不想作战。

东北军以绝对兵力火力优势,打成这种战果,不但张学良脸上无光,连蒋介石面子上也挂不住。好在红二十五军已经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很快开始自己的长征,突围出鄂豫皖苏区,张学良也算有了个交代。

在蒋介石命令其前往西北的时候,张学良松了一口气,他终于可以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而且有可能有自己的一块地盘。如果说西安事变,就必须说明参与这个事件的两个人,其中张学良是仅次于杨虎城的人物。

宋徽宗一样的张学良

纵观张学良的一生,可以看出张学良本人其实根本不适合做一个藩王或者说军阀。

他和宋徽宗一样,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生错了地方。宋徽宗如果不是生在皇家,会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可惜他最终成了皇帝,而这个工作是他根本无法胜任的。最终不但搞得大宋差点亡国,自己也被金人抓到东北折磨致死,连尸体都被做了灯油。

张学良如果不是生在将门,是张作霖的大儿子,也很可能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飞行员,甚至电影演员。他和戎马一生,从死人堆中爬出来获得东北王地位的老爸张作霖不同。

张作霖是中国近代最有名的枭雄之一,也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大军阀。他的出身卑贱,父亲张有财本来是个开杂货铺的,平时最爱赌博。

张学良回忆父亲张作霖为什么落草,是因为他爷爷张有财在赌场赌钱,遇到一个姓王的庄家出老千骗几个不懂的赌客,他爷爷张有财看不惯就说了几句。赌钱散了以后,姓王的找到他爷爷要他道歉,并且讨回之前的赌帐。张学良的爷爷张有财虽然五十多岁了(那时候一般人也就活到60岁),但是非常厉害,就是不认错,反而骂那个人出老千。当时赌场里面的庄家一般都是黑社会或者土匪出身的,都不是善类。

双方就打了一架,姓王的三十多岁,张学良的爷爷年纪大了不是对手,就被打伤了,后来伤重不治死了。

张作霖知道以后,就跟他二哥一起去姓王的家报仇。两人拿着一把土枪翻入王家,结果被一个老太发现。在制服老太的时候土枪走火,将人打死了,当时张作霖才13岁。

杀了人,没办法在当地立足,只好四处漂泊。张作霖摆过地摊,卖过包子,当过清军的小兵,后来又做兽医,生活的都非常艰难。而当时东北的土匪基本都是骑马的,所以张作霖这个兽医经常和这类人打交道,深受这些人影响。最终张作霖走投无路,落草为寇,聚集十几个人做了土匪。

在一次和另一股土匪金寿山的火拼中,张作霖失败,拼死带着妻儿突围出去,逃往一个大镇子台安县的八角台。在逃往八角台的途中,张作霖的老婆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张学良。那是1901年阴历四月十七日,阳历是1901年6月3日,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

当时八角台的土匪头领张景惠把大头领的位子让给张作霖,后来张景惠成为张作霖政府的陆军总长。

之后1901年张作霖部土匪逐步扩大,吸收了周边的匪帮,如义县的张作相匪帮(后来的吉林省主席),成为辽西的一股很有实力的土匪。之后经过15年的无数风风雨雨,数百次在生死间飘荡。张作霖利用自己能力和东北局势的变化,周旋于满清,袁世凯,革命党和日本,苏联五者之间,最终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

期间的艰难的危险,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了的。

比如一次张作霖匪帮被一股海沙子匪帮攻击。海沙子是辽西巨匪杜立三手下,人多枪多,要占张作霖的地盘。张作霖对海沙子说双方一打,都要死很多人,有胆量的就两人决斗。

海沙子就和张作霖按照江湖规矩单挑,两人面对面站好,然后同时各自向对方打一枪。结果海沙子中枪毙命,张作霖落了一处枪伤,没死。由此收复了海沙子的部下,包括海沙子的二当家汤玉麟(后来汤玉麟成为热河省主席)。

张作霖经常把这个事情讲给张学良听,张学良由此传承了父亲一些绿林习气,也就是所谓的讲义气,重信义。海沙子为什么不能先开枪将张作霖打死,因为绿林有它的规矩,如果海沙子贪生怕死先开枪,不但手下兄弟会看不起他,在黑道也无法立足。

后期包括杨虎城和周恩来在内的人,都觉得张学良不像政治人物,因为他比较重信义,而且说话办事都很爽快。

张作霖本人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乱世枭雄,就像当年的刘邦一样。他的政治能力,军事能力都很强,非常会利用时局,算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军阀。

他的缺点和同样出身的杨虎城一样,没什么文化,有雄才无大略,必须要在一票智囊人物帮助下才能成就大业。但是张作霖的成功,都是一枪一刀,尸山血池里面拼出来的。这几十年里面随便哪件大事处理不好,就是没命或者被迫逃亡。

天生的才能加上几十年生生死死的磨练才有张作霖成为国内最大军阀奉系首领的地位。而其子张学良就完全不同了,按照现在的说法,他就是富二代。

张学良少年得志,19岁就读东北讲武堂,1年后就以所谓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张作相麾下的一个旅长,上校军衔。实际东北讲武堂本来就是张作霖办的,张学良在里面也不过是镀金而已。

之后他在张作相麾下效力,而张是张作霖的老兄弟之一。张作相深知张作霖的意思,表面上好像是张学良是张作相的部下,实际张学良是张作霖的接班人,自然事事都受到关照。军队里面也没人敢惹太子爷,人人都把他捧着。

担任旅长的当年,张学良受封少将军衔,当时他才20岁。

24岁担任27师师长,中将军衔,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当时直军各方面已经不是奉军对手,作战都是全线失利,张学良有郭松龄为副手指挥作战,自己没受到什么考验。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