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程晓农:中国政府正逐渐取消信访制度

中国国家信访局近日出台文件,宣布从5月1日起,信访部门不再受理越级上访。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和反弹。有学者直指其政策的“矛盾”之处,与设立信访初衷相悖;有人指这是当局又一个自以为是而又徒劳的“堵”和“懒政”,势必酿成更多的社会冲撞,进一步激化官民矛盾;有人甚至惊呼为“逼民造反”。如何看中国政府的这一新规定?反应出当局施政的何种思路?何以引发如此大的舆论反弹?居住在美国的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学者程晓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反映出中国政府在逐渐取消信访制度,信访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制度性手段,当局无论是采取信访疏缓还是强制镇压,其实都无意真正解决民众不满的根源。

他首先谈了对中国出台这一新规定的看法。

程晓农:我觉得实际上中国政府是在逐渐逐渐地取消信访制度。实际上,信访制度在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试图缓解民怨、但并不是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制度性手段。信访成功率向来就很低,因为信访部门只赋权让他们听,顶多做点记录,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处置和办案的权利,他们所听所记,最后都要转给有关部门,等于是又转回去了,皮球又踢回到原处,唯一的功能就是哄老百姓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诉苦申冤。但其实信访部门只不过是“听”而已。并不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方。

从功能上来讲,取消越级上访,只不过是把这个信访制度事实上的“无功能”状况彰显出来了。

问:为什么新制度一出台就引发如此大的舆论批评和反弹?

程晓农:我想这主要是对中国政府把老百姓的民怨管道堵塞的做法强烈不满,当然大家也很清楚,这个管道功能其实是有限的,但是有一个管道总是会给人一些幻想,觉得还有一个诉苦申冤的管道,中国政府过去就没有打算利用这个管道,今后看来,他干脆明确宣布说,所有的人,如果受到了政府或官员的迫害打击,你们只能在本地,救助于当地官员。如果当地官员根本就置之罔闻,申冤诉苦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问:有很多包括学者在内都批评这个政策的矛盾之处和危险性,警告会酿成更多的冲突,激化官民矛盾,您对新规定5月1日执行后会有怎样的前景预期?

程晓农:我想大概会让底层老百姓更强化对政府的不满。但是我想中国政府选择这样做,可能是他已经考虑过这种情况了,就是说他不在乎老百姓不满,因为中国政府在镇压方面采取了足够的措施,而且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是希望向政府提出诉求,说如果你能够多听些老百姓的意见,多解决一些民怨,社会不满会弱化。但是我想中国政府也许有一个相反的看法,就是他解决得越多,老百姓民怨要告的也越多,那是永远处理不完的。所以干脆把这个门关了,谁要是还要告,那么本地政府不受理,如果不能越级上告,到北京或省会也不受理的话,剩下的一个问题就是,他连在北京截访这样的工作都可以免去了。那就是从制造冤案,下一步就是进一步镇压受冤案迫害的人,把中间过去还有的一道类似“遮羞布”一样的信访门帘子干脆拽掉不要了。

问:为什么这时候中国政府推出这一政策,网上有评论说可能是为了防范民众在六四期间到北京上访,您认为与此有关吗?

程晓农:现在是四月份,我觉得时间上也许可以和六四挂上一点钩,但是六四每年都有,并不是说只有今年接近六四时才特别要担心截访或上访人数增加。我总的感觉是中国政府其实是在把局势控制住之后,现在有点无所忌惮了,觉得不用再担心老百姓的不满,不满再多,他用镇压的手段去应付就是了。

他现在把幻想给在另外一方面,就是通过打击一部分贪官,让老百姓对这个政府打击贪官的决心似乎有了一些理解,试图把老百姓的不满转化成对政府的信任,结果能使老百姓自发地抑制自己心中的不满。我想这是他的想法。如果不满没有办法被抑制,爆发出来的话,那么政府想到的就是镇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手段,他都没有想到要解决不满的根源。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