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当“太阳”照常升起 “花”朵是否依然绽放

香港民众手持向日葵支持台湾的太阳花学运

台湾的反服贸太阳花学运,于学生宣布将于台北时间4月10号晚上六点退出立法院后,出现了最新的发展。

这一双方初始相互指谪,各说各话,之后演发了一场震动华人社会的社会运动;观察认为在学生发表了“转守为攻,出关播种”的声明后,应该不会就此简单落幕。

此场出乎预期发展的社会运动,该“退场”的是否仅有占领立法院的学生?扮演目前台湾社会蓝绿对峙推手角色的政治人物及报导失衡的媒体是否也该检讨?这些都引发了更多的社会讨论。

且这朵太阳花在号称“华人民主试验场域”的台湾,最后究竟会结成何种“果实”?

不仅台湾本岛内民众关切,邻近的香港、中国甚至日韩,亦都有所注意;更遑论一向对东亚政治涉足颇深的美国,自然也在其中找寻各自的角色及看法;此些多方的权力角逐因素,对岛内未来民主的发展,也引发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七合一选举

根据台湾媒体所作的民意调查分析,台湾总统马英九的支持率目前不到一成,但两个主要政党的支持度,在考虑误差范围下,双方则几为伯仲之间,相距不大,倒是持中立意见的选民占了大多数。

此结果如反应在年底即将举办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或许选民将更关注在候选人本身特质及其对“当地”的政策承诺,而在投票考虑时,“政党因素”或许就非其主要考虑。

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执政的国民党在面对日前多达五十万人上街支持反服贸运动后,仍未对示威团体作出更“具体”回应的原因。

至于刚刚过去的周日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前往探视学生,并于之后在议场外发表声明的发展,台湾政坛则多以总统马英九与王金平长久以来“失和”的角度来解读此事。

观察人士对此指出,虽然马王双方均为国民党籍,可王金平却往往被诸多所谓“中立”甚或站在反对意见的民进党支持者赋予期待;这也让王在政党政治中的角色性格上,常被支持或反对者检视。

另外往往被传统国民党支持者视为“逢中必反”的民进党,这次或因策略性的考虑,似乎特意淡化其在学运中的涉入程度。

这也让此次学运的走向,因着11月底即将到来的七合一选举,有了更多政治层面上的想象。

谁代表了“民意”

长期以来,因着台湾媒体生态使然,偏蓝拥绿的支持者,往往在其各自拥有的平台相互取暖;在此蕞尔小岛上,表现在政治意识上的对话空间,竟是不易。

有网友即表示,目前的反服贸运动是“操作性”的议题,而台面上的“学生”实为其背后政党的“代言人”;故稍早学运领袖之一陈为廷在自己的脸书上贴文表示,“我主张台湾独立”,更加坐实了反“反服贸”的支持者的定见。

另外,日前“黑道份子”口出脏字,对反服贸的民众语带威胁的画面,一位网友即留言表示,这些看似更具“草根性”的支持服贸民众,以往多为民进党的狂热支持者;如今像是时光倒错,现在反国民党力量的民众,更多是形象“清新”及在占领议场内仍作垃圾分类的学生和示威游行后没留下垃圾的优资民众。

左右派政治的成形?

可如回望近年来台湾数场较为瞩目的社会运动,皆号召了超过以往的公民参与记录;且参与成员的背景,可说是打破了以往非蓝即绿的政治分水岭,反而更是以议题导向的为主。

这些参与民众,往往更有秩序,也更具自己的决断力,常藉由己身的实践加入,以实现心中的愿景。

台湾大学社会系副教授范云日前在其个人的脸书上,即发文指出:“根据台湾苹果日报以及个人的查证,(此次参与太阳花)街头民主教室的学者们,其党籍背景,以失联国民党员领先,绿党次之,民进党还没有。但多数不曾入党。”

且以台湾目前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现今全球信息自由化的环境,任何政党,想要靠银弹/子弹/洗脑的方式来操作民众,以图利自己的政治利益,或将是徒劳无功的枉然一场空。

而此些积极的政治参与者,得致信息与交换讯息的平台,不全然藉由传统的平面或电子媒体,更多系来自网络新兴独立媒体与社交网站;

另外无数针对服贸议题的懒人包及各类型的辩证深度文充斥网络,在许多不是政治专业背景的民众,因怕被说成不懂,故被“激”的详读协议条文,这也增强了其公民意识。

一个更为成熟的公民社会,将不是任何政党可堪轻易左右。而民主更为深化的台湾,势对邻近的华人社会地区产生启发影响。

对华人社会的影响

香港因着本身环境因素的自我投射,故对于此次台湾学运呈现更广角及多量的关注。

可台湾与香港最大的不同,或许诚如台湾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吴介民所说:“台湾在受到中国因素影响前,已经是民主国家”,故香港人对于自身的前景,常更有“危机感”。

中国政府对于太阳花学运的态度,着重于两岸经贸合作,强调“和则两利,分则两害”;但前几日在部分党营或亲中媒体上,亦有将此次学运定义为台独运动的意见。

另外许多在台湾就读的大陆籍学生及公民记者,和海内外中国籍的反共人士,也或参与,或发表了相关的经验和讨论文章。

前南方周末评论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人笑蜀,即在台湾的媒体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公民行动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不能说只要有了正当性,其他就都无所谓了。……从民调来看,占领立法院支持率相对高一些,占领行政院则反对票过半。这也似乎说明一些问题。”

妥协的艺术

当民主的体制被威胁,往往需以更大的民主来面对。而许多的政治改革,既为打破“现状”,对目前的既得利益者之权益,就或有所损害,故改革常无法一蹴可及。

从政治学角度来理解,在民主制度下,许多政策往往是“妥协”后的结果,即也许不是“最佳”的方案。

或许双方如各退一步接受妥协的方案,许多冲突迎刃而解;就算因此“前进”的脚步较为缓慢又何妨?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