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人的黄金时代在一头一尾

听说我买了房子后,外婆这几年一直念叨着要过来看看。前几天,禁不住她的碎碎念,佛山的舅舅终于驱车百余公里送了她过来。
  
来之前,70多岁的老外婆满心都是美好的期待,为此还特意备了衣服数套、毛巾牙刷各一,做好了在此小住几天的充分准备。等到大家围坐在客厅里唠了一阵嗑,初来乍到的兴奋劲刚一散去,外婆就气壮山河地宣布:好了,房子看完了,我们回佛山吧。
  
众人面面相觑,不停地追问为毛啊为毛。外婆沉默了很久,抛出一句:这房子看着有点坠坠的(湖南土话,有压抑之意)。原来她嫌天花板吊了顶。妈妈和我再三挽留,外婆也不为所动,反而不断地催促舅舅快走,临走时,手里还拿着她未拆封的牙刷毛巾。
  
人说老小老小,外婆这作派,想来就来,喊走就走,视众人的意见如粪土,只顾关注自己的感受,倒是和10岁的小表弟有得一拼。我们总是哭着喊着要自由要奔放,老人家的所作所为,换个角度来看,不正好达到了我们苦苦追求的“遵循内心的真实需要,罔顾世俗的陈规陋习”这一目标?
  
最近在看《菊与刀》,作者是一个美国老太太,她分析说,亚洲人在童年就迎来了人生的最好时期,号令家中,莫敢不从,是整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宠儿。成年后,就进入了人生的灰暗时期,上有老下有小,被条条框框束缚得不能动弹,在生活的重压下苟延残喘。慢慢老了,又迎来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时期,人们通常会给予老人以对待小孩一般的宽容和温存。
  
总而言之,中国人的黄金时代分布在一头一尾,我们过早地品尝到有自由、受重视的幸福滋味,一直要到垂垂老矣,才有机会重温。不信的话,你看看身边的成年人们,百分之五十在缅怀童年,症状为不想长大,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在向往老年,症状为恨不得马上退休。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朝花夕拾,中国的绝大多数老年人像我奶奶,即使到了人生的暮年,还是不折不扣的儿女奴,一直到死,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需要给儿女增添哪怕一丁点的麻烦,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对待像我外婆这样活得率性的潇洒版老太太,我心里的那个滋味,堪称百味杂陈。羡慕有之,欣慰有之,也不排除有妒忌,有羞恼。
  
作为一个家有老中青小四代的成年人,我清晰地感受并且目睹了中国人从黄金时代、沉沦到夹心时代,再慢慢走向黄金时代的轨迹。从下往上看,10岁的小表弟,想看多久的电视就可以看多久,想玩电脑就跑到我面前来哭闹,想吃土豆就坚决不吃萝卜,活得那叫一个得瑟啊;24岁的弟弟,处于黄金时代的末梢(现代人的青春期特别长,一直到这个年龄还是男孩女孩),已经逐渐感受到成人社会的无趣和压抑;31岁的我,为了做父母的好女儿,弟弟的好姐姐在努力工作着,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唯一随心所欲的时候是混在天涯上骂娘;50多岁的父母,爸爸的唯一正业就是打牌,教书是副业,妈妈的唯一正业是逛街,做饭是副业,言而总之,奋斗这俩字离他们已经很遥远了,享乐才是人生正途;再就是70多岁的外婆了,住在佛山时嫌太闷,闹着要回家,回了老家又想念儿女,念叨着要进城,就在一次次周而复始的奔波中,外婆活成了老小孩,却没有注意到,曾经意气风发的舅舅也慢慢地露出了疲态。
  
我现在和妈妈还有小表弟同住,抽出一天的时间表来,你就能察觉到中青年这种动物的悲哀了,除去工作时间外,我基本上都在陪妈妈逛街,督促小表弟做作业。偶尔一天我有事走不开,呆在家里的老妈就打电话向她的闺蜜诉苦:都在家里呆两天了,好闷啊。好不容易安抚了老妈,我准备去逛逛论坛散散心,电脑却一直被小表弟霸占着,玩那种弱智的连连看。
  
老妈也好,小表弟也好,但凡有一件事没有称心如意,一个就会含蓄地抱怨:好闷啊;另一个就会赤裸裸地发牢骚:真不好玩!得,我只有无语问苍天,什么叫好玩?多少年来,我只要不被工作缠身、不被领导批评、能够安安稳稳地睡个午觉看本书,就已经是人间清欢了,对于好玩这种奢侈的玩意儿,我早就放弃了追求。
  
不过我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当我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没有老爸老妈的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又哪会有我无忧无虑到处撒野的童年岁月呢?出来混,迟早要还啊。
  
往前看,童年已是那么地遥远,往后望,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退休。我只有一边眼泪汪汪地想当年,一边无限憧憬地盼退休。想当年啊想当年,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我的小学同学,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最爱在自习课上说段子,他说得最好的一个段子无比精炼:想当年,我和你的老妈一起卖短裤!
  
噫吁哉!我前一个黄金时代,就像这个小胖孩的段子一样又短又精彩,不是有着这么点子回忆打底,我真怀疑自己能不能撑到下一个黄金时代。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