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世界史中的小小裂痕

默克尔带习近平参观总理府内阁会议室

本来,中方主管礼宾的部门早就准备就绪: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年前访问俄罗斯,接着前往非洲,今年3月到访欧洲。在欧洲会晤毕恭毕敬的法国人,忠厚可靠的德国人,再到不太明朗的布鲁塞尔很快绕一圈。到美国的国事访问往后推一推,去年习近平同奥巴马已在加利福尼亚举行过非正式会晤。这些可以看作是中方排列的政治顺序。没有料到,一场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了,普京拿下了克里米亚半岛,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拉开序幕。乱套了!中国政界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乱。

现在看来,联邦总统高克以国宴款待习近平时,用哪种语调说话,已不太重要。同印度那不稳固的民主体制破坏人权的现象相比,高克更痛恨稳固的共产专制破坏人权。

克里米亚危机在搅局

对此北京已有备而来。不过现在,高克的言词将被全球震荡产生的轰鸣所淹没。现在重要的是,德国总理在西方路线的框架内,怎样表明自己对克里米亚危机的立场。此次西方的立场,很少有地被推向如此极端:孤立独裁者普京并对他进行威胁,干涉别国,急速明确地表明立场,非善即恶。这不过是重演20世纪的故技。

中国对此的外交政策倒显得沉着。也许这里有着“不知所措”的因素,当然还包括自身的政治态度。中国不愿为全球性危机用目光短浅的权宜之计加以应付,这样的话,暗火未灭,以后会发展成燎原大火。象其前任一样,习近平也不看好孤立政策。环境越复杂,越需要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方案。对朝鲜是这样,对伊朗,甚至对阿富汗的塔利班,亦是如此。同他们对话,但不向外招摇,这就是所谓“静悄悄的外交”。

习近平必须走出掩体

但现在东欧令人焦虑的局势中,习近平必须走出掩体,显露真颜。他必须当场、及时地作出反应。这并非中国政治家的长项。但他别无选择。因为他无法视克里米亚危机而不见。默克尔在激愤的西方政治家群体中,属于最冷静的,因此她的立场对习近平而言至关重要。法国人自诩为“Grand Nation”,布鲁塞尔也自觉重要,将乌克兰几乎当成了自己的成员,这一切都没有让人感到吃惊。美国不会给俄罗斯带来良好祝愿,也没有出乎北京的意料。但默克尔不一样,她在北京看来不仅可靠,而且务实。因此,同默克尔会晤是习近平此行当中最重要的会晤。习近平一定会争取默克尔理解中国对克里米亚问题的视角。他会试图说服默克尔,将俄罗斯开除出8国集团是一个政治错误。他会表明,20国集团一定不会这样做。中国已在20国集团中扮演了中心角色。

习近平还会在周五向默克尔坦诚其忧虑:如果西方对普京继续顽固傲慢,使其遭遇内政的压力,他就必须更清楚向俄罗斯民众表白,他是真正的硬汉。这样一来的话,他要收回的就不止是一个克里米亚。

是裂痕,而不是重损

在怎样评价普京的问题上,习近平同默克尔的共同点可能会最少。对习而言,普京是重要邻国的强权人物,并愿意与之合作。此外,普京是当下俄罗斯相对较好的选项。普京作为强人,在中国深受喜爱。而乌克兰不过是一个在中国购买武器、值得重视的经济伙伴。

习近平会暗示默克尔,要对失去昔日光彩的西方阵营的行为,进行反复追问。正是普京给了这一阵营经历最后春天的机会。习近平访欧是否成功,关键就看,习近平的言语中,有多少被默克尔认为有考虑的价值,并以怎样的方式,甚至在公开场合,务实地修改迄今的立场。

当然默克尔必须小心谨慎。“看中国人眼色说话”的嫌疑,至少同“理解普京”一样危险,虽然部分德国公众意见正在慢慢转向。默克尔不应受到以下指责,即中国人成功地将楔子插在了她和西方的中间。中国人有足够的自知之明,不会这样狂妄。由此可见,本次访问的重头戏在于如何处理细小的裂痕,而不是修补重损。那可是能够书写世界历史的小小裂痕。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