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30年变迁

“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已经成为台湾反服贸协议的主要要求和口号。然而,台湾人和香港人是否知道,30年前,这句话曾经是台湾人追求的目标和正面要求吗?那时候,台湾和大陆都在专权统治之下,都没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在戒严时代的台湾,反对派的活动和意见,常要辗转带到香港,笔者主编的《七十年代》月刊就是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园地。通过香港媒体的文章,再传回两岸,在台湾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尽管在大陆,因一党专政的权力太绝对太顽固,似乎没有什么效果。

1981年,笔者在一本书中说:“在香港,我可以看到许多在大陆和台湾一般老百姓看不到的数据,可以接触到一些有亲身经历而毋须顾忌‘讲错话’的人;在这里,左右派思想互相冲击,言论自由,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凭良心讲话而不会损及自身安全,可以讲出两岸老百姓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当时,笔者接触的台湾大陆渴望自由的人士都说,香港是他们所神往所追求的理想国。

1987年,台湾作家柏杨访港,笔者作了访谈。他盛赞香港的市政,说他住的酒店外一座行人天桥是他到过的世界都市中,“从没有见过的最漂亮的天桥”。他说他“到尖沙嘴东部海滨公园走了一下,觉得很干净,竹篱笆剪得很整齐,里面也没有脏东西或大小便……”。笔者的反应是:“当然不可以!怎么可以在那里大小便?”柏杨说:“当然可以,怎么不可以?这个‘当然’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当然可以。尤其在半夜或人车比较少,附近又没有厕所的时候。”

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中共领导人江泽民说,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可以对台湾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也就是认为“今日香港”是“明日台湾”的榜样。

香港回归快17年了。这17年,台湾走在民主道路上,跌跌撞撞,政治上政党轮替,似乎乏善可陈,经济上看来也落后于大陆与香港,但台湾原来匮乏的公民社会倒是逐步走向完善,人民的自主意识和爱护自己家园的观念越来越强。大陆经济起飞,但社会越趋溃败,人民的自私贪婪、只顾自己不顾社会,已发展到见死不救见危不扶的极冷酷的地步。香港在中共和大陆人的侵凌下,也从良好的公民社会大倒退,廉署、警队和相当部份的政府机构在政治干预下选择性执法,受尊重的专业精神受政治冲击,核心价值不断受挑战,奋发自强的香港精神变成绝望与无力感,满街拥挤的大陆客及其中的劣质文化,和刘进图事件,今天我们还可以像30年前那样说,知识分子讲话不会损及自身安全吗?甚至,如柏杨说的在街道大小便只出现于半夜或人车较少的时候吗?

最近,大陆一个知名的足球评论员李承鹏访问台湾后,在大陆网页写了台湾的“垃圾不落地运动”,他看到台湾,每天傍晚固定时间,成千上万的居民在路口风雨无阻地等待垃圾车,他们都以专用垃圾袋把垃圾自行分类,他看到这画面实在有些震撼。李承鹏说他曾经问有没有商家生产更便宜的仿冒垃圾袋,当地人说,这袋子卖的钱用来做环保的,我们买假冒商家的,政府怎么有钱做环保。“这里就是我的家,这样子做对不起自己啦。”

“这里就是我的家”,是台湾公民社会的基础。李承鹏说:“当台湾在独裁时代,即使独裁者真心诚意呼吁社会责任,但民众不会认为这是他们的家园,他们无权参与管理社会,也就无意公共道德。垃圾遍地、同流合污成为常态……当台湾转型,哪怕并不十全十美,可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园,他们主动配合,其实是保护自己的权益。”

香港从曾经是台湾人殷羡的榜样,今天沦为台湾人的前车之鉴,除了中共对一国两制的“走数”和香港不少人的出卖和退让之外,最关键的是许多香港人没有把香港当作自己的家园。许多人以赚钱为生活目的,以捞取政治经济利益为生命追求,对现状不满只是喷喷口水,或戴上口罩,或作移民打算,而不会像台湾人那样为保家园从中南部纷纷赶去台北声援反服贸的学生。

当我们听到台湾人的呼声:“公民们,随时监督政府在做什么啊,不要让你的权益睡觉了,就算肚子饿,黑心商品还是不能吃;就算经济有需要,黑箱服贸依然不能过。”我们应该惭愧。

大陆政府有肌肉,但台湾社会有灵魂。香港,曾经是台湾、大陆所寄望,今天我们却要面临选择:向满身肌肉的中共膜拜,还是向有灵魂的台湾社会追求?

绝不能再行尸走肉了。香港是我们的家园,让今日台湾的抗争成为我们的榜样,让台湾成为明日香港。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