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废除劳教 政府是否应为其错误而道歉

(博谈网记者周洁编译报道)据《华盛顿邮报》12月6日报道, 最初的几周,警察要55岁的申咏梅(音)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坐在一张粗糙的塑料凳上,她的背必须绝对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睛得默默地盯着墙上写的三句话:“这是什么地方?你为什么在这里?你打算用什么态度与警方配合?”只要注意力稍有松懈都可能招至殴打。

当局希望以此来“洗掉”她脑中那些“不听话的想法”,之后她被送去干活。好几个月,她被分配干的活是在圆珠笔的末端加入塑料塞,每天要完成1.2万只圆珠笔的工作配额,只有简单的食物和短暂上卫生间的“休息”。

这叫“劳动教育”。北京用此来改造轻度犯罪人员及批评政府的人士和被警方认为是在“滋扰”的人士。

上个月,北京终于宣布将关闭这备受谴责的劳教系统,但前囚犯们对此反应冷淡。他们说,持不同政见者仍然会被抓走,常常未经审判,关押在阴森恐怖的设施里遭受虐待。

申咏梅的问题始于2003年,为了给修建豪华公寓大楼“让道”,她在上海的房子被拆了。她以前是工厂的工人,多年来一直在上访,希望政府能给予适当的补偿。她说,结果她得到的是被反复关押——送到没有注册的拘留中心。在过去的10年中,她在里面度过了650天。

2012年,她加入了两个示威,对在拘留中死亡的人们以示支持。据她向《华盛顿邮报》出示的文书显示,她因“扰乱社会秩序”,未经审判被处以9个月的劳教。

申咏梅于今年8月获释,比原定提前了一个月,因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在全国正式宣布废除劳教制前先行实施了。但她说,废除劳教所只是用来回应国内和国际压力的一个“烟幕弹”。

“政府没有给出解释为什么它正在取消这一制度”,她在她的单间公寓接受采访时说。她把电视调到很大声,以免爱管闲事的邻居们听到。“这是不是一个错误?如果是一个错误,如果它错误地把人关起来,那么政府是不是应该出来道歉?难道他们就不应该为那些被错误关进劳教所里的人恢复名誉吗?”

她说,不认错,这表明政府并没有对遵守法律予以真正的重视。“政府官员会用其他的方法,包括在法律体系外的‘黑监狱’来恐吓和惩罚那些违背他们意愿的人。”

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称,去年年底在全国约260个劳教所里关押了大约16万人,虽然此后在押人员的数量一直在稳步萎缩。大约有一半的囚犯是毒贩,但该数字也包括小偷、扒手、卖淫人员、勒索犯和骗子,还有一系列的政治犯:如像申咏梅这样的上访者,以及公开或在网上批评政府的人士,或是地下基督教会人员及法轮功修炼者。

他们在工厂或是矿山做苦力,修建道路,制作砖块。有时,如在圣诞节或重大体育赛事之前,劳教人员经常要为一些公司干活,以快速填补完成该订单。在押的犯人经常被迫写书面“认罪书”,并要参加每周的政治教化课程。

活动人士说,虽然毛泽东黑暗统治下的那种情况有所改善——当时许多人死于营养不良和暴力虐待,但劳教系统仍然很残酷和带有随意性。

申咏梅说,在她所在的劳教所里,狱警很少打犯人,但是他们经常指使犯人这么做。她说,在里面,因为营养很差,她掉了约20斤。她给记者出示了她刚被放出来时的照片,看上去面容憔悴,一只眼睛布满血丝。在她的工作小组,因为劳动强度非常高,以致每个人手上都起水泡。

随着劳教所的关闭,许多囚犯可能会看到他们的情况只有轻微改善。劳教所被重新分类,正式改称戒毒康复中心,吸毒犯和毒贩子很可能会继续关押在这些设施里,但和之前关押他们的劳教所,几乎不会有区别。轻度罪犯可能会被分流到监狱或是一种新的社会矫正制度的设施。活动人士说,政治犯可能只是最终被送回到全国各地都存在的黑监狱里。

另一名前囚犯,53岁的毛恒凤(音)说,她一辈子都在上访反对政府,她三次被送到劳教所。她说,她还有很多年是被关押在黑监狱里,两次噩梦般地关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她说她被施以药物,被电击“治疗”,被捆绑起来,头朝下倒挂起来,医务人员踢她的头部。

她说,她是因为她母亲没有得到战争中丧偶妇女的合理补偿而开始上访的。此后,因为违反了严厉的“一胎政策”,她怀的双胞胎孩子被“杀死了”,一个是因被注射堕胎药死亡,一个是出生时被淹死的。这加剧了她的上访。

她的案例已被人权组织记录在案。她说,在劳教所里,她被扔出了再教育学习班,因为她拒绝认错,并高喊反对政府的口号。她说,曾经有一次,她被铐在一张床上16天,并经常被单独关禁闭。
毛恒凤和申咏梅都对在她们家中的会面感到很紧张,担心邻居会向当局报告说她们对外国记者讲话了。但她们均表示决心要继续上访,寻求公道。

像申咏梅一样,对于取消劳教所,毛恒凤仅仅是沉默以待。她说,“我不会把这称作是一种进步”,“而且这一改变属于姗姗来迟。”

原文:China’s labor camps close, but human rights groups say grim detention conditions linger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