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古人教会我们的那些事

读古诗文的目的是要做一个现代人

我这个人是知识上饕餮之徒,说白了就是见到所有自己未知的世界都有兴趣,我什么书都读,只要读得懂我就拿来读,我上个月还读过一本《数学沉思录》,很多人都很纳闷,你一个学中文的看《数学沉思录》干什么用?我说我不知道这有什么用,我读书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并不是拿来用。我读了很多无用的书,很多人说你读这个有用吗?我读这个的时候没想有没有用,如果它最终对我有用了,那不是我刻意的,那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一个外部副产品,这是第一。第二,我对中国传统方面内容读得也不少,但是我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不是一个国家主义者,我甚至不是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不认为传统不可以批评,不可以更新。我现在正教很多小孩子来学古文,因为我原先应酬很多,我想周六、日和孩子在一起,聆听她的想法,找一个方式来和她交流,我就开始教我的女儿。后来我女儿就说可以找一些朋友的孩子一起来学。所以我的一些朋友比如齐建勇、李承鹏的孩子都来学过。我要让他们认识美,热爱大自然,变成一个有趣的人。让他们知道古人有七情六欲,古代的人是多么好玩,多么有趣,而不是去抽象的说古代多么好,更不会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

比如著名诗人陶渊明写给他儿子的信,短短的几句里面都能够体现出他的那种情怀,和我们今天子女教育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他写给他儿子一封信当中,“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他这话时什么意思呢?“你早晚的开销和花费,自我供给都是非常困难的,你们不能自我满足,我去派遣一个跟你们下苦力的人,今天来帮助你们砍柴和挑水”,最重要是后面两句,说“这也是人家爹妈生的,要好好的对待她”,那么,你想,你应怎么对待弱势群体,怎么对待农民工,怎么对待下人,怎么对待保姆?如果你从小教育孩子都是教这些价值观,你孩子会那么嚣张跋扈吗?哪怕你家里面非常有钱。其实怎么对待宗教,怎么样对待女人,怎么样对待弱者,这是考验一个国家文明、一个人文明的三把尺子,从这一点上来说的话,我觉得陶渊明在教育孩子身上已经具有很强烈的现代意识了,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他一点都不过时。

我们的教科书、日常的很多东西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糟糕的一面,但中国传统文化它的一些情感,包括它的价值观和人类世界的普世价值是相融的,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这就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古典文献,才能够找出来,比如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讲究平等,讲究宽容,这些我都是能够找到文章的,并不是我杜撰,而且我不是拿来直接用,《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清文汇》等等必须要经过我们重新编排,选适合我们时代的。同时示范都和传统是不一样的,并不是需要峨冠博带,在课堂上聊《弟子规》似的,孩子都不愿意动啊。我希望小孩非常有趣的开心的充满疑问的来上我的课。

阅读的意义

我觉得阅读的意义就是它可以穿越时空,穿越国际,穿越中外,能跟那些思想有意思的人、好玩的人有交流的机会,真是善莫大焉。那些人死了好多年,虽然从物理意义上讲不在同一个空间,但是在精神上你感觉跟他进入了同一个空间,然后你感觉到人生真是很美妙,你觉得再没有比这样的人生值得去过的了。所以说,我要过这样的生活,别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不嫉妒,你挣一百万,你开宝马,你吃山珍海味,我不羡慕,我需要我的生活。你要想我来羡慕你,嫉妒你,那不可能,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坐在书斋里面,环壁皆书,就完全忘掉世界其它事物了,进入那种精神遨游的状态,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完全不受现实世界的阻碍,这种东西很美妙很美妙。

这个社会很多人对未来没有理性预期,所以很多人做事都是短线的,没有安全感,有焦虑感。要好好的生活,就需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我的价值观是什么?就是民主、平等、自由。吃碗饭对我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但是要把这碗饭吃得有趣有尊严,是比较困难的。我读书是为了智识意义上的纯然热爱,它能给我带来物质意义上的报酬那当然很高兴,但是它不给我带来报酬,带来精神意义上的满足,这也是我人生所需要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守。阅读是你要把所有的门窗都打开,让穿堂风流动起来,你的屋子里面才会凉快,空气才会清新、新鲜。从某种角度来讲,你要尽量的读那些有趣的东西,然后把所有学科贯穿起来,你才不被蒙蔽。人类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知识信息不对称,为什么有人容易控制你?就是因为他控制了信息,他不让你知道——包括不让你知道真相。你不知道真相,判断就会失真,不知道权益受损,这一点来说,就是为什么要大量阅读的一个实际原因。

一个追求美的人,他是一个丰富的人,一个多元的人,一个立体的人,他绝不是单线条的那种非黑即白的人,绝不是思维单调的人,也不是思维懒惰的人。如今,懒惰的人非常非常之多,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一定受到很多绑架。

你写文章看上去深度不够,是由于你对人性理解是不够的,认为人是非黑即白的,要么是一个好人,要么是一个坏人,不知道人性有很多幽微的地方,你必须融入进去才能解释清楚。古人为什么这样去做?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那么不得已?你理解过后才能写出那种温暖,并带着同情之理解的文字。你虽然批评他,但是你不至于过于决绝,你虽然理解他,却又不一定赞同,这样你便把人性像一座建筑似的立体化的展示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这样的书一定是好书。

人生是一个长期的博弈链

对于我来讲,无论怎么样阅读,追求有趣有尊严的生活是一个贯穿的线,在这样一个线条下,你就不会左右摇摆,你很少看到我的文字左右摇摆很厉害,很少看到我的观念左右摇摆得很厉害,你可能不会对冉云飞的文字充满太大的希望,但是你对冉云飞的文字也不会有太大的失望,为什么?因为我的价值观是稳定的,我的表达能力基本在平均水平线上,我不会说这篇文章和那篇文章差到完全是两个人,因为我有稳定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文字训练。

1998年我也在网上跟别人吵,跟别人骂,年轻嘛,然后越来越淡定,越来越坚韧,很难被别人左右,不管遇到任何人,就是遇到伟大的曼德拉——我跟他完全不一样,他也没办法左右我。这并不表明我固执,相反,我这个人不固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价值观稳定,我的人生追求稳定,这是一个长线追求,不是一个短期追求,人生是一个长期的博弈链,而不是一个短期的博弈链,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毁掉,就是他的眼光太短浅,博弈链短,做事没有底线,没有规矩,没有道德,这种人不容易有朋友,在社会上容易吃亏,可能得逞于一时,但会受到惩罚,追求长线链条的人就稳定。

我认为做人与写作,最重要的是身教。比如我就追求民主、平等、自由,所以我从来不认为我的意见一定是对的,第二,我不认为只有我的意见才能存在,我可能指出你的观点我不同意,乃至我认为你的观点错误,但是我并不是要封你的口。我希望,思想也是一个市场,言论也是一个市场,最重要的是竞争,只有竞争,他才促使你更多的去想,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在写作,这个世界是多么寂寞,哪怕写得再好也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所以说写作需要竞争,思想需要竞争,言论需要竞争,这样的情形下才能带来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思想。

我的选书标准

我选择书的话,第一当然是经典,经典是重复被阅读,重复被解释,重复被出版的书,另一方面我会选择一些可能不是经典,但是非常有创意的书,它的深度也许不够,但是它的广度和角度与众不同,异于常人,比如你解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在王夫之看来是一个装逼犯,他为什么这样讲?我觉得这很重要,这样的书我就会买,我不一定同意他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总是让我想他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到底是故意把自己的思想说得与众不同,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还是他确实有其它的看法。你要去观察,要去思考判断,这样才可以把你的阅读变得丰富。

并不是所有书的观点我都赞同,没有那样的书。我自己的书中,十年前的观点,我可能都不赞同了,这就是梁启超著名的那段话:不惮以今日之我挑战昨日之我。意思就是不要害怕因今天我的变化而挑战了昨天我的观点,人生就是这样啊,五十知四十九之非——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四十九岁的时候你说的话是不对的,这个很正常吧。我一方面挑经典,一方面挑那些稀奇古怪的书来读,培养自己的思维,锻炼思考问题的角度:这样的世界,还有这样的人这样思考啊,哪怕这个书它不能自圆其说,而你还是觉得有所得,有令人高兴的地方。

寻找古今文化的对接点

我是一个主张把文化更新的人,更新就是要找到文化的活力和我们当下的一个对接点,比如我就会在腾讯“大家”上发表《政治心理学上的唐太宗》、《古诗文当中的逻辑学》,我会研究《庄子》中成语的重复率,包括成语的传播力,我们统计成语在《庄子》中有180个,比《论语》还多,《论语》有178。为什么有180个流传到今天?语言流传到今天是有竞争力才留下来的,这不是谁命令这句话能留下来,便留下来的,我们就要研究这中间的过程。另一方面,我研究1900年到2000年间这100年的语文教材,研究一篇课文为什么重复被国民党选,被共产党选,乃至被两岸三地选,研究重复率就像数学当中提取公因式,目的就是找到它的教育哲学、教育观在哪。

我现在讲国学,比如说讲《过秦论》,我肯定用政治学的角度去讲《过秦论》,用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来讲《过秦论》;比如唐代诗人罗隐,这个人写过一篇文章叫《英雄之言》,讲中国刘邦、项羽这些人为什么要揭竿而起,这就涉及到中国为什么历来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选票出政权,这样的文章你就要从政治学的角度去讲;比如说,我分析唐太宗,要从政治心理学分析他,那我分析的角度就不一样;比如我曾经讲过三个伟大的诗人写三峡地区,完全不一样,杜甫写的《旅夜书怀》,李白写的《渡荆门送别》,王维写的《江汉临泛》,三者完全不一样。李白写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他描述的空间感是怎么回事?他采用了蒙太奇没有?他的画面感是全景近景还是中景?要用这种角度分析。

比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又不一样。“旅夜书怀”的“旅”就是“客居”,“书怀”就是内心的感受,“细草微风岸”的“细草”就是江边的那些细草,有微风吹拂着两岸,“危樯独夜舟”,“危”就是桅杆,“樯”也是桅杆,“独夜舟”就是一条船,这都是很孤寂的意象。“星垂平野阔”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就是星星很高远,三峡两岸垂直,看上去很高,感觉和江岸接得很近,星星看得非常清楚,江面很宽阔。“月涌大江流”——月亮好像在江水里面,和波涛交织在一起。然后下面就开始写他自己,“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哎呀,我这个人当不了官是因为我老了,我要退休吗?他这也是讽刺那个政权——我这么有才华,你都不用我,怀才不遇,难道我的好名声就是因为我写的好文章吗?“名岂文章著”其实这是一个反问句,“官应老病休”也是一个反问句:难道我当不了官,是因为我老了,退不了休吗?意思是说我还不老。最后两句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这个人孑然一身,到底要到哪去啊?“天地一沙鸥”——天地之间水鸟跃过水面上,降落在沙滩上,那么孤苦,那么不受人重用,慢慢的独自去吞咽人生苦果。

三个诗人的作品是不一样的,这边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边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边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每个人的镜头感,还有他们造句遣词的能力,都不一样,这就是大师,我在大学讲演时就是讲这三首诗,他们听了觉得很有趣。所以讲古诗文,要有带入感。公共问题我就要谈得理智,谈得平和,谈得亲民,谈得有头脑,不能任情使性,谈诗歌、文学、艺术问题不能太呆板,要换成两个人,硬币两面都是你,缺少任何一面都不可以,一方面你有对世界的判断,另一方面你又有个人的生活态度,这样你人生就变得比较有意思。

要学会体味古人的情感

我们读中国的古诗文,最重要的是要体会古代人的那种情感,我们要知道他们怎么用那么简约的词汇能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深邃和丰富,比如最著名的句子之一“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它没有动词,全是画面感。老朋友很多年没见面,碰到一起就是下雨的时刻。“树叶黄了”说明是秋天,“灯下白头人”说明人已经老了。这样一种景象,又美又伤感,还有点凄凉,人生的况味尽在其中啊,所以用词的洁简并不表明这个地方的情感一定是贫瘠的,它反而相当的丰富和深厚。

讲古诗,你要有情景教育,要有生活教育,这样状态下给孩子教育,才有可能达到教育效果,比如说《给你爱的人以自由》这本书,其中写到五代十国有个国王叫钱镠,他其实是大盐商、大军阀,是个粗人,但他写了一个千古情书,比现在很多知识分子都牛多了,情书九个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陌上”就是田埂上,山花烂漫,野草杂生,意思是“春天来了,大自然真美好,我真想和你一起远足和踏青,欣赏大自然美景。”可缓缓归矣——但是想到你要到娘家办事,怕你没办好,还是慢慢归来。他第一句话是表达对太太浓烈的情感,他爱她,他想和她一起去踏青,去远足远游,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但是他后面又在讲他太太在办事,便说还是慢慢回来,这就叫款款深情,这就叫给你爱的人以自由。这样一个粗人,写了这样牛的情书。

同样的,中国古代的朋友之间也是这样,比如颜真卿是著名书法家,他写了《寒食帖》: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天气很不好啊,你又要走吗?寒食就要到了,你要是能住下来的话,那是再好也不过了。前半部分都是一样的,“天气很不好啊,你一定要走吗?”——当然是想他留下来,非常浓烈的情感。寒食重要性在唐代就像今天春节对我们重要性一样。他想一想,又把选择权交给对方了——你要是能住下来是再好不过了,要是你不住下来我也没办法,我也不强求,所以我的书名就是《给你爱的人以自由》。

你看有些官员啊,退休过后,连灯泡都不会装,陪他打公关麻将的人又离开了,人走茶凉。很多官员以为自己智商高得不得了,退休了才感觉到原来自己智商如此低,但是古代官员并不都如此,有很多官员都很聪明的。诸葛亮的丞相长史——翻译大白话就是“国务院秘书长”,叫张君嗣,他写过一篇短文叫《与所亲书》——写给家人的信,“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翻译是——最近我出去考察,白天黑夜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开后门的,求我办事的,络绎不绝,不得安宁和休息,那些人只是尊敬我这个国务院秘书长的位置,我这个男子只不过是附在国务院秘书长这个位置上的一张皮,疲倦欲死,烦透了。你看,要讲中国传统文化,你的现代大白话要很牛,要把那种神韵讲出来,不然的话很多人不懂啊。要无限的接近古人的神态和意境,这样才让听众感觉到古文之美,再比如著名的张岱,他有两句话,“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意思是“人没有缺点不能跟他交往,因为他是个死人”,这是我的翻译,下一句是“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没有兴趣和爱好,不能跟他交往,因为他是一个冷血动物。他这两句很牛的古文,我同样用很牛的大白话讲出来,哪怕你对古文的字词句还没理解透,你也会觉得真是有意思,我要好好去学古文。

再比如,金国一个大将叫韩玉,金国的国王要杀他。他当时写给儿子一封信:“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共八句话。你要是没有好的翻译就很难把味道讲出来,一般的翻译为:这次我走在死亡的道路上。这话你说对不对呢?当然也对,还有点诗意,但是不符合一个将军的口吻。我的翻译是:这次我死定了,到地狱了,我内心是非常坦荡的,不欠谁的,我心里没有鬼。“刚直之气必不下沉”这个是最难翻译的,“刚直的气一定不会往下沉”是什么意思啊,这个翻译出来没人懂。你要针对他的个性和特定人物的环境,翻译是:像我这样刚烈和正直的人,是不会进地狱的。你一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我的儿,你不可太过焦虑,世道很混乱,这个时代很艰难,你要努力保护自己和家人,虽然阴阳两隔,但是你们要想到,我是想着你们和保佑你们的。”你看看这八句话,如果你没有比较牛的翻译,不能把那种味道、人物情感、个性和状态表达出来,讲课肯定没人听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