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汉朝的医闹差点要了医生的命

近几年来,“医疗纠纷”似乎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的话题,医患矛盾有增无减,愈演愈烈,而且最后演变成“医闹”,无论给社会还是个人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精神上伤害。其实,医闹早在汉朝就有了,甚至在当时还差点要了一位名医的命。

公元前167年的时候,有个叫淳于意的知识分子,临淄人氏。他从师三年学习医学,按现在来说差不多是个专科毕业生了。此人对中医药及切脉方面都很有研究,经常为周边的达官和百姓看病,很快就出了名。随着人气、名气的不断提升,后来,淳于意做了太仓县的县长,主抓粮食仓库的管理工作。若说搞学术嘛,他还可以,可做行政就没那么在行了。对于官场上迎来送往、阿谀奉承那一套,他万万学不来,且非常厌恶,对实际工作呢,又特别较真儿,所以,没干多长时间,便递出了辞呈。

无官一身轻,这样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中去了。由于他切脉、下药都很准确,也医好了不少的病人,他因此而声名远扬,有好多患者不惜跋山涉水找上门来看病。但问题是有时候,他诊断出了病情,却缺少应有的药,致使病人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这就难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不仅如此,他还会因出诊,使得登门寻医的人常常找不到他,以为他这个人难求、摆架子,心中便怏怏不快,悻悻而归后,自然产生了些许怨恨。

常言道:“出事儿如打盹儿,祛病如抽丝。”这话不无道理。就有这么一次,还真的出事儿了。

有个做大买卖的有钱人,他的老婆得了重病,看了很多医生都没起色。一天,他听说淳于意的医术很高,就来请他医治。谁知,病人吃了淳于意开的药后,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过了几天之后就死了。这若换做一般的百姓一没钱,二无势的也就罢了。可淳于意遇到的这个主,他偏偏就财大气粗,不依不饶的。再加上平日里那些对淳于意记恨在心的人,也想借此出一出心中的怨气。

就这样,一场不可避免的医疗纠纷案来了。富商把老婆的死一起算在了淳于意的头上,他舍得花钱,盛怒之下搜集了许多没能得到过淳于意医治、而心存怨恨的患者家属的大量信息,并逐个给了他们好处费。随后,他就把淳于意告上了法庭。

其申辩的理由是“我老婆本来病得好好的,哪知竟让这个庸医给活活地治死了。他这是故意杀人,请法官大人为小民做主,我老婆死得实在是冤啊!哼,她不能就这么白白地死了。”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继续说道“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医生?我一定要讨回个公道。法官大人,您明镜高悬,千万得为民除害呀!”接着,他还把找来的那些与淳于意有积怨的人出庭作证,这一招极具轰动效应。旁证的参与,不仅仅将淳于意推到了风口浪尖,更重要的是这么一折腾,会把他置于死地。

经过法庭审理,地方法院判淳于意罪名成立,处以“肉刑”。这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其实说白了,就是把罪人大卸八块。根据汉朝当时的法律,大凡当过国家公务员的人,即使他辞去了所任职务,倘若犯了罪,也必须由地方法院上报到高级法庭裁决,地方无权对当事人执行这样的酷刑。因此,淳于意便变成了杀人犯兼政治犯,需被押送到都城长安,由那里的执法人员执行。

临行前,淳于意的五个女儿为他送行,她们围着父亲都哭成了泪人儿。淳于意看看这些女儿们,仰天长叹:“咳,想我淳于意竟没有生出一个儿子,在危难时刻,女儿家家的一点忙也帮不了啊!”这或许是他对有苦说不出的判决、对即将这样委屈的死去的一种不甘心吧。但话又说回来,即使他有儿子又能怎么样呢?不是还有那么句话吗,人犯王法神无主啊!

他的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一番话,不相信女孩子就没有用,她执意跟随父亲前去长安,并在无人肯为她做主救父的无奈之下,鼓足勇气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文帝见信中写道:“……刑者不可复属,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并请求以做女婢来替父亲赎罪。尤其是汉文帝听说写信的是名少女,他既惊讶又感动。

好在汉文帝贤明,恭俭而仁厚,他觉得小姑娘有才气,也很勇敢。于是召集所有手下召开了会议,专门商议此事。从此国内废除了“肉刑”,颁布了新的刑法,淳于意才得以逃过一劫,一场声势浩大的也自此宣告结束。看来,医闹非同小可,差点要了淳于意的命。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