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宁肯被软禁,也不认错的赵紫阳

总书记赵紫阳因拒绝同意和执行“对学生运动要采用武力镇压意见”, 最后被指“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错误”而下台,但他自己一直不承认自己有错,从此开始了被软禁生涯。赵紫阳虽被撤了职,但并未开除党籍。只要他认错,就能复出工作,但赵紫阳始终都不认错。

对赵紫阳不肯向当局认错,赵紫阳的女儿王雁南认为父亲是在坚持自己的理念,赵紫阳的信念是什么呢?王雁南说:“我觉得就是要追求民主,要站在广大的人民一边,不能违背历史规律,不能违背大自然规律做事情。”

王雁南说:“他很清楚如果要选择认错的话他马上就可以改变他的处境,如果在任何时候他放弃他的信念的话他都会有好的多的待遇,这点我们也很清楚。

的确,邓小平在南巡途中一再提起,说赵紫阳主管经济工作的那五年“加速发展功劳不小”。南巡回来后,杨尚昆和万里曾提议让赵紫阳复出任国家副主席,于是邓小平让杨尚昆请赵紫阳承认在六四中所犯错误,但赵紫阳拒不认错。之后多次派人和赵紫阳联络,赵紫阳坚持自己没错,不改初衷。赵紫阳说:“我为什么下台不作检查?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自己没有错,何必检讨?一检讨就不能说明事实真相。”

像赵紫阳这样始终不改初衷,坚持己见,15年来拒绝认错,这在共产党内是少有的。在中共的党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高级官员在党的名义的压力下,坚持拒绝检讨认错。例如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都曾写下长篇检讨,沉痛忏悔认错。甚至刚正不阿的彭德怀也曾经向毛泽东检讨认错。

2004年3月20日,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姚监复在与赵紫阳谈话时提到:“李锐同志说过,党的历任总书记多是以检讨、认错方式结束任期的。只有你和陈独秀没认错。”

赵紫阳当时因患严重唿吸系统疾病,而只能插着氧气管、半躺着说话,可一听到姚监复说的这些话,便一把拔下氧气管,勐地站起来,走到姚的面前,指着他说:“你说陈独秀?”

姚答道:“不是我说的,是李锐同志说的。”

赵紫阳听后哈哈大笑,并来回走动,很是兴奋,一扫病容。

姚先生后来回忆道,从谈起这个话题,到大家一起合影,直至他们离开赵家,赵紫阳始终都保持着这种好心情,谈笑风生,一点都不像是一个病得快要去世的人(赵紫阳于十个月后病逝)。

从这位被软禁者的这阵朗朗笑声中,我们可以听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笑意来,他们这两位隔代总书记有着相似的政治境遇:一是都在自家党中遭受不公正对待,并被要求做到俯首认错;二是都在这种压力下坚守政治家气节,拒绝做出违心检讨。

这种认同感可以说是一种对历史的虔诚感,毋宁说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其间隐有这样一种信念:

坚信历史终究是要讲求公道的,终究是要对现实中的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做出公正评价的,对行善者予以褒扬,对作恶者予以贬斥;因此,那些生前蒙受冤屈的行善者将会在历史中得到应有的补偿,而那些生前制造冤屈的作恶者也将会在历史中受到应有的清算。

历史可以说是一些中国人尤其是一些中国读书人心中的“上帝”,是他们在一生中尤其是在紧要关头时最为倚重的精神支柱。古有文天祥赴难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林昭绝命辞:“历史将宣告我无罪”。

这些中国读书人都敬畏“永恒”,看重“三不朽”,即能够刻诸青史的德行、功业和言论,因而也就在终极价值上把历史看得高于现实,坚信历史终将裁决现实,评品现实。 也正是基于这种对历史的敬畏感,赵紫阳在1989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反对军事戒严,拒做违心检讨。

1991年7月10日在被软禁的居所中,赵紫阳对颇费周折地前来探视的老战友宗凤鸣说:“我个人这个结局全是自己的选择,正如邓小平与一位国外学者所言,‘赵紫阳是自我暴露’”。“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三种情况可供选择:一是说服邓改变关于学生运动的‘动乱’定性;二是耍滑头称病,当两面派,但我身体很好,说不过去,再说以后也不好办,还会批我反自由化不力;三是目前这个选择。”

宗凤鸣随即追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下决心做这样选择的?你当时是怎样考虑的?”

赵紫阳答道:“我不愿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帐”(据赵身边的人说,赵紫阳在‘六四’事件发生前,曾一再声称:从历史上看,凡是镇压学生运动的,都没有好下场)。

赵紫阳还曾对另一位老战友赵健民说过这样的话:“宁愿自己总书记不干,也不做历史罪人。”

赵紫阳无疑坚守了他对历史的信念,或说是履行了他对历史的承诺,为不做历史上的罪人而做了现实中的囚徒,成为继陈独秀之后, 唯一一个坚持自己信念,不以检讨而告终的共产党总书记!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