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学生自带课桌上学 有钱建“白宫”没钱买桌椅?

据《长江商报》报道,9月1日,湖北黄冈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需要自带课桌报到。据悉,整个顺河镇有5000多名学生,开学前约2000套新课桌被分配到镇上的一所希望小学和中心小学,仍有3000余人缺乏课桌。有的学生因此把茶几拿来当课桌,而留守儿童只能由年迈的奶奶扛桌子为其报到。

麻城政府曾建造“麻城白宫”

看到以上新闻,估计许多人都难以置信,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竟然还有这么多孩子和家长为一张课桌发愁。“父亲的桌子20年后女儿接着用”,“父母打工,奶奶扛桌千米去学校报到”,一幕幕画面,令人为之心酸。

麻城是国家级贫困县,政府财政或许不宽裕,但是,再穷也不能在教育上抠钱,让孩子受罪。一套桌椅网上搜索来的最低报价不过50元,3000余名学生的桌椅钱也不过在15万元左右,就这么一点钱,难道挤不出来?国家对于贫困县有专门的扶贫款,为何不优先用于孩子?公款吃喝、公车开支稍微压下来一点,钱不就解决了?君不见,甘肃庆阳市校车事故后,当地政府立刻就从公车开支拿出钱,解决了校车问题。

要说麻城当地政府穷,其实小看了他们,此前,网友曾列出各地的豪华政府大楼排行榜,其中麻城市政府大楼赫然在列,当地有民众称这栋气派的大楼为“麻城白宫”。上个月,麻城统计局自豪地公布消息,上半年麻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7项经济指标位居黄冈第一。可见,当地政府不是没钱,只不过,钱没有花在最该花的地方。

基层教育“失血”现状

有钱造政府大楼,无钱买学生课桌,麻城为何会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答案尽在不言中。但是,对于地方官员如此漠视教育,上级政府又在哪里?从黄冈市到湖北省,是怎样对麻城的义务教育发展进行考核监督的?上级官员有没有走到基层学校教室里去看一看?

一些基层“失血”的教育现状,屡屡曝光于媒体上,刺痛公众的眼睛,从破败不堪的校舍,到拥挤简陋的校车,从老师15年用手势教孩子打乒乓,到孩子带课桌去上学。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屡屡出现?为什么地方官员在教育上失职,却鲜见受到追究的?

每当各种教育贫困的现象出现后,公众的爱心一次次被打动,他们慷慨解囊,为穷困的学校和学生送去温暖。不过,这样的社会捐助并非长久之计。

改变失血的教育,说倒底还得靠唤醒地方政府的责任。一方面,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要增加教育的比重,淡化经济数字的考核,另一方面,对于任何曝光的基层教育贫困个案,对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问责到底。满教室形状各异的课桌,这是对官员失职的一封举报信,湖北有关部门当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说法。

别让“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为一句空话

当很多城市学校在自豪地推行“课桌革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提供崭新舒适,可调节的课桌椅时,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校,学生们不得不自带课桌椅上学,同是义务教育,城乡差别何以如此之大?

显然,让学生自带课桌上学不能说是真正的义务教育。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但要减免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等费用,还应为他们提供必需的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配备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是实施义务教育最起码的条件,否则那还叫义务教育吗?此种打了折扣的义务教育,令人啼笑皆非。

没有别的原因,此种状况只能用一个“穷”字来解释。乡镇穷,县里穷,地方财政无力承担义务教育经费开支。回过头去看,2001年政府确立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虽然落实了办义务教育的责任,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几年间也有了快速增长,但由于财政对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加上政府间的分担比例不是很合理,事实证明,“以县为主”的体制安排已经不适应当下形势了。

根据数据,2004年,我国义务教育在经费分担上,乡财政投入占到78%,与此同时,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约占到乡财政支出的75%左右,占县级财政的50%左右。中西部地区诸多贫困县、贫困乡镇,绝大多数还是“吃饭财政”,能保证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就了不起了,再让它们承担中小学的教学设施的添置改善,确实勉为其难。因此,我们不能单纯指责当地政府没有尽到推进义务教育的责任,而是要从改革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上想办法。

说简单点,就是要调整“以县为主”的体制安排,改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担当主要的经费投入责任,由县级政府负责主要的管理责任。同时,应建立针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应以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投入,减轻县乡压力,以此弥合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

结语:培根曾这样评价教育公平的意义:“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穷。”而当寒门再也难出贵子,当我们的贫穷再也无法通过教育扭转时,所谓“知识改变命运”也就沦为一句空话!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