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农民工因菜价便宜扎堆到高校食堂吃饭

一张餐桌的两端,有人欢喜有人忧。外来务工人员就近在高校进餐,这在一些高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量足价廉的饭菜让收入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蹭”得很幸福,学生也普遍理解。但另一方面,高校及食堂也承受了一定的物价压力。

“蹭”得幸福:好吃又便宜,农民工扎堆高校食堂

10月18日,成都遇上了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在成都某高校食堂里,几名身着建筑用服的工人正围坐在一起就餐。此时正值午餐时间,刚下课的学生纷纷涌入食堂,与前来就餐的外来务工人

“不说其他食堂,来我这里吃饭的外来务工人员每天至少就有一百多人次。”成都一高校名叫麻辣汇的食堂负责人宇大姐告诉记者。该高校位于中心城区,附近有不少建筑工地,每天到吃饭时间,会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学校食堂吃饭。

选择到大学食堂吃饭,农民工们有着他们自己的算盘。在武侯区某工地做混凝土施工的郑大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工地食堂,两荤一素10块钱,一荤一素8块钱,菜式永远都是只有三样,茄子炒肉丝、鸡蛋炒西红柿、大白菜。大学食堂,两荤一素才7块钱,不仅菜式多,而且饭随便加,有时候还有免费的汤喝。“工地的饭菜没有油,量又给的少,还不好吃,经常吃不饱,没力气干活。”50岁的郑大叔说,“工地的馒头一块钱两个,像鸡蛋这么大,我早餐都来学校吃,还带些(馒头)回去给工友吃。”一天三顿基本都来学校食堂吃,郑大叔和工友们直言大学食堂的饭菜便宜又好吃。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该高校各大食堂都有农民工和学校外面的人来吃饭,每天达数百人次。这样的现象,在成都其他高校也普遍存在。

学生:理解,可以接受

农民工扎堆在大学食堂吃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记者通过实地访问、网络问卷等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农民工在学校吃饭表示可以理解:“农民工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应该受到关照体谅”。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大三的龙腾同学认为,农民工工作辛苦而且待遇低,工地食堂条件普遍差,部分学校食堂享受国家财政补贴,饭菜价格比外面便宜,在学校食堂吃饭可以节省些生活费,学校应该给予方便。

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系大二的刘卫华则认为,农民工不是太多就可以接受,太多容易造成学生生活不便。“农民工饭量大,而且都是点肉多的荤菜,来迟的学生要么没有吃的,要么就只剩下素菜,好吃的荤菜经常吃不到。”刘卫华说,“没下课他们就来吃,等我下课过去经常发现没有牛肉吃了。”

对此,也有少部分同学表示农民工不应该在高校食堂吃饭。“一眼看过去,总是有些不协调。”外语系的林同学说,“有时候排队打菜,他们经常和分菜的阿姨发生争执。”“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不过后来慢慢就适应了。”

学校食堂:“忧”,物价高压力大

记者了解到,大学食堂普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校办的,享受少部分国家财政补贴;一种是外包食堂,学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对于农民工在学校吃饭,后一种性质的食堂则表示很欢迎。“暑假食堂关门了,我去哪儿吃饭呀?”某高校麻辣汇食堂经理宇大姐告诉记者,“我当时相当感动,农民工把我这里当作家一样。即使亏本了,我也欢迎他们来这里吃饭。”

不同于外包食堂,学校食堂肩负着服务师生,方便师生的政策要求,饭菜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虽然享受着部分财政补贴,还是常年亏本。”某高校饮食管理中心袁主任告诉记者,太多农民工在学校食堂吃饭,对学校食堂的压力很大,尤其是近些年,物价高居不下,食材成本过高的情况下,食堂亏损程度更严重。

考虑到最大程度上照顾师生日常生活,袁主任所在高校的食堂近几年一直没有涨价。“涨价各方面意见比较大,学校一直要求食堂做好工作,维持价格稳定。”

袁主任告诉记者,限制外来人口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措施不能一刀切。“我们学校由于各种培训比较多,加上要承接高考体考等工作,只能通过延长学生吃饭时间等措施来满足学生的用餐不受外来人员的影响。”

部分高校:“拒”,凭证办卡

为了限制外来人员来校“蹭饭”,不少高校也使出各种“招数”应对。记者调查发现,校外人员在重庆医科大学食堂买饭票打饭,每个菜式会比学生刷卡要贵五角到一元钱,一份西红柿炒鸡蛋刷卡是两块五,买饭票三块五。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措施可以说是完全杜绝了外来人员在学校食堂“蹭饭”:学校食堂一律不面向外来人员,本校教职工和学生需凭有效证件办理饭卡;成人教育的学员办理饭卡,需要提供学员证、身份证和建设银行卡,三者缺一不可;另外,成人教育的学员在食堂消费要比本校师生贵20%。一位该校区校园卡服务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川大食堂实行证件办卡吃饭的措施已有几年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