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信心是黄金

在整体经济数据的一片低迷中,中国官方的决策似乎也显得有些“混乱”。在货币政策端,尽管市场一直预期央行将很快再度降准,但央行仍然不为所动。为了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央行从5月份以来就多次通过逆回购等举措来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但其效果却一直不明显。

进入8月以来,短期市场利率开始不断上升,以7天回购利率为例,其曾在3.5%的位置短暂徘徊,其后冲上3.8%的高位,并一度接近4%。这样的一个指标,事实上体现了市场流动性的紧张。这是因为,一年期定存的基准利率仅为3%,而7天回购这样的短期利率水平却将近4%,表明央行的两次降息似乎并没有太明显的市场效果。

债券和利率互换价格的走势也体现了这一点,债券收益率近期在资金面紧张的压力下开始不断上升,在6月和7月的两次降息后,眼下债券收益率反而高于降息前,的确让人费解。

市场资金的紧张以及债券收益率的提高,看似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拷问央行政策的有效性。

在实体经济出现放缓的大趋势下,中国央行也提出要支持实体经济,但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成本不降反升,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不能说对实体经济形成了支持效应。同时,债券收益率也开始明显上升,对于那些需要发债来降低财务成本的企业来说,似乎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站在企业的对面的是银行,但银行除了获得有限的短期利益外,整体经济放缓对于其资金面和资产质量都产生了明显的威胁。

资金变得更加紧张,银行可以通过对外的资金拆出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但如果没有企业的存款和贷款支持,银行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瓶颈。更重要的是,如果实体经济产生滑坡,甚至出现“硬着陆”,银行的坏账率也将出现明显的升高,这对于银行以及整体经济来说都得不偿失。

而笔者认为,目前的这种政策摇摆,已经开始加大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从货币政策来说,通过几次降准就可以缓解目前的流动性紧张,而央行却似乎更愿意采取“逆回购”的方式来进行流动性操作。

与降准相比,逆回购仅具有短期的暂时性作用,因为多数逆回购的期限在7天和14天,这意味着即使拿到央行释放的资金,银行也因为担心央行突然收紧政策,而不愿意把资金拆出。同时,逆回购不是所有银行都能参与的,缺乏资金的中小银行往往不具备进入逆回购市场的资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市场的分割,也意味着大银行可以一手拿着央行的相对便宜的资金,一手将资金高价拆出给等待输血的中小银行,这更加造成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同时,央行的逆回购定量也定价,这好比说,一个热门楼盘只有少量特价房,这样不仅不会造成房价的下跌,反而可能造成特价房一抢而空后,市场加码去买入那些更贵的房子。

笔者认为,信心是黄金。政策在很多时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如果政策方向明确,市场开始逐步尝到甜头,那么市场与政策共振,才能达到琴瑟合鸣的效果。货币政策更是如此,央行应该通过与市场的沟通,让市场更清楚地明白下一步货币政策的意图,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政策摇摆只会导致市场的观望情绪,接下来,市场的观望导致了经济的进一步滑坡,最终导致信心的再度受挫。

如果这样的政策摇摆难以被纠正,那么留给下一届政府的,将是一个更难以收拾的局面。其后,中国经济可能再度面临大起大落的政策和政治循环中,去年以来大规模的经济再平衡举措,可能也将成为泡影。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