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中国对越南进行了自卫反击战。

在战报中,我们看到了几起英勇战士舍身炸碉堡的报道。看了这些报道心里真不是个滋味,都什么年代了,还要英勇无畏的战士像去保身炸碉堡。几十年了, 硬是没点进步,本来像无后座力炮,火箭筒这样的装备已经是非常普遍,非常简单的步兵装备了,但是,我们的军队还缺少这样的装备,还需要我们的战士舍身去炸 碉堡。多好的战士,就这样没了。生命是可贵的,这样优秀的战士就因为缺少非常简单的装备而牺牲,那是多么的可惜。

有位火箭炮兵营的排长,勇敢机智,炮打得非常好。一次,他们师长的前进道路上遇到了越军一个大碉堡,那里有高射机枪,重机枪等等火器。因为它的位置,我方的火炮打不到,他们在那里阻挡我们一天多时间,我军伤亡无数。他们师长亲自点将,要他解决这个碉堡。

他的炮虽然打得好,也是有限制的,在两千米左右,他比较有把握,到了三千米,把握就不大了。滑膛炮的射击精度本身就不高。而敌人的高射机枪理论上有一万四千米的射程,在两三千米内有比较高的射击精度,再远,把握性也不大。他必须进入敌人的射程内,才能干掉敌人的碉堡。

他到现场观察,很难找到好的射击阵位,但天无绝人之路,他发现了一小块空地可以利用,但是,他能看到敌人,敌人也能看到他,要是就这样把炮车开到这里,敌人立即就可以把他打成筛子。好在旁边有棵树,于是他让人把那棵树拉弯挡住敌人的视线。

他亲自开炮车到了小空地,几个助手迅速下车用三角木把车轮塞死,他跳上瞄准位,瞄准。因为小树也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只能瞄一个大概,他示意战友把小树放开。小树弹开了,他看见了敌人,迅速调整炮位,击发,跑开。敌人也看见了他。敌人的子弹和他的炮弹几乎是同时出膛。

敌人的子弹把他的炮车打了十几个眼,他的炮弹把敌人的碉堡炸上了天。

惊险,太惊险。

其实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我们当时有装甲自行火炮,或者那个师长手里有坦克,那个排长需要那样去冒险吗?这样的成功有多少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我们还能总是靠运气来战胜敌人吗?

前两天,我发了个介绍毛时代步兵打坦克的战术训练的小作。有些网友看了还以为那样的办法真能打坦克,(我指的不是那些毛粉)。其实这些战术在二战时都已经无效了。

坦克冲锋都是集群冲锋,互相间能够互相掩护。步兵基本没有机会靠近敌坦克。

现代坦克战,讲的是宽大正面的机械化集群突击,一群一群的坦克排成队形的冲锋。到了六七十年代,苏军把这种战术又进一步的提升,在坦克集群中加进了 步兵战车。一辆坦克有三挺机枪,(二战时一般是两挺)车顶的高射机枪,炮塔上的并列机枪,车体前的航向机枪,每挺机枪备弹都在五百到一千发的样子。步兵更 难靠近敌坦克。

面对这样的形势,领导者不是想方设法提高工业能力,提高科技水平,提升经济实力,而是去搞这些如同儿戏的发明创造,搞那些蛊惑人心,神化自己的宣传。在这些宣传下,珍宝岛战斗的时候就有战士相信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战士有红宝书就能刀枪不入而白白失去生命。

这根本是拿战士的生命,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开玩笑。好在二次大战后,国际局势改变,不然,再遇到强敌入侵,我们恐怕只能亡国灭种。

把当年的那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的摆出来,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些高高在上的革命家,根本就没把普通老百姓当人,没把他们的生命当生命。

当老百姓的子弟在舍身炸碉堡的时候,当平民子弟在为了几根国家木头丢掉性命的时候,当知青们扑向熊熊大火抢救国家财产的时候,那些高干子弟在哪里?那些革命家的子弟在哪里?

舍身炸碉堡是光荣的,舍身捍卫国家财产是光荣的,劳动是光荣的,但是这些光荣好像仅仅属于普通的老百姓。

有些人拿毛岸英上朝鲜的事情来说明领袖的儿子和平民的儿子一样。呆在后方司令部里指手划脚和在前方战壕里当一名连长是一样的吗?